<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銀行土”商品被大量售賣 “土生金”的智商稅別再交了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5-03-19 14:57:00
              “土生金”“銀行土發財”“代請銀行土”……近期,一種名為“銀行土”的商品在電商平臺上被大量售賣。所謂“銀行土”,就是從銀行門口、附近綠化帶或者銀行大堂發財樹花盆里取的泥土。目前,被媒體曝光后,各大電商平臺已迅速下架了相關“銀行土”商品。

              “銀行土”現象并非孤立事件。從轉運手機殼到化太歲錦囊再到星座運勢預測,一些商家通過“商品—財富”的符號嫁接,將普通物品包裝成連接財富運勢的媒介,利用消費者財富焦慮牟利。對消費者而言,他們實際上是在進行情緒消費,買的是心理安慰和壓力緩解。

              一個敢賣、一個愿買,有問題嗎?有。首先就是虛假宣傳。

              “銀行土”與普通泥土毫無區別,既沒有所謂的“財氣分子”,也不可能有“改變磁場”的作用。何況一些商家售賣的所謂“銀行土”,很可能并不來自銀行或銀行周圍,而是路邊隨手挖的普通泥土。“銀行土”的相關宣傳和售賣已經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構成虛假宣傳和消費欺詐。此外,一些商家以擺放“銀行土”為由,還要求買家提供房屋格局、大門朝向等信息,這也會增加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銀行土”亂象同時反映出情緒消費市場快速發展,而監管機制卻相對滯后。

              作為一種新興消費業態,情緒消費本質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精神需求,因其虛擬性和心理補償性使得監管難度加大。監管機構需要加強對情緒消費市場的監督,明確合法與非法的邊界,分清合理宣傳和虛假宣傳,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商家應加強自律,不以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電商平臺作為“銀行土”銷售的主渠道,應嚴格審核,對涉及虛假宣傳和誘導消費者的行為,及時依據平臺規則采取限流、封禁賬號等措施,制止不良商家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如果因平臺監管不力造成不良影響,也應要求平臺與商家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對消費者來說,面對工作生活中的壓力,通過一些特定的形式來尋求安慰和釋放焦慮,可以理解。但也要增強辨別能力,避免盲目跟風而掉入消費陷阱。否則焦慮沒有緩解,反而上當受騙、損失更多。

              網友評論說得好:如果“銀行土”真能生財,那么最先發財的應該是每天守著“銀行土”的員工,而不是賣土的網店和挖土的博主。真正能讓人發財的絕不是什么“銀行土”,而是那一雙雙沾滿泥土、努力奮斗的雙手。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