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醫療板塊股價回升 多只醫藥基金一周收益超10%

              來源:中新經緯 時間:2025-02-24 17:14:23

              中新經緯2月24日電 (薛宇飛)“真的需要耐心,拿了1個多月的華夏恒生生物科技ETF(QDII),過年前割了。”面對近期該基金凈值連續8個交易日的上漲,一位網友在某基金平臺上留言稱。

              近一段時間以來,醫療板塊股價出現上漲,不少重倉醫療板塊的公募基金收益有所提升。據Wind數據顯示,在上周(2月17日至21日)5個交易日,有多只醫療板塊基金的累計收益率超過10%。

              多只醫藥板塊基金凈值回升

              成立于2021年9月的華夏恒生生物科技ETF(QDII),由華夏基金基金經理趙宗庭管理,截至2024年年末,該基金的規模約為41.64億元人民幣,前十大重倉股均為港股上市的醫藥個股。該基金2022年至2024年的收益率分別約為-11.51%、-22.12%、-12.72%。

              進入2025年,華夏恒生生物科技ETF(QDII)的凈值開始不斷回升,截至2月21日,該產品的年內累計收益率約為18.88%。其中,2月12日至21日,該基金的凈值連續8個交易日上漲,區間收益率約為14.83%,僅上周5個交易日就有約10.63%的累計收益。

              2月13日至21日,諾安精選價值的凈值連續7個交易日上漲,其中,上周5個交易日的區間收益率約為12.25%。諾安精選價值由基金經理唐晨管理,截至2024年年末,規模約為1.18億元,前十大重倉股中,前四只標的為港股股票,其余為A股股票。

              唐晨在2024年四季報中稱,2024年9月24日行情以來,醫藥板塊從風格上和策略上都不占優,跑輸并不意外。但是需要看到積極的一面,目前醫藥板塊其實在蓄勢,產業邏輯仍然在不斷積累,壓制因素的效果在減弱且可預期反轉,所以醫藥的問題更多是“時間”,2025 年的行情中或許能夠收獲“醫藥時刻”。

              中歐基金基金經理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也在2月13日至21日實現連續7個交易日凈值上漲,上周5個交易日的區間收益率約為11.29%。截至2024年年末,該基金規模約為71.83億元,前十大重倉股依次是藥明康德(A股)、藥明康德(港股)、恒瑞醫藥(A股)、藥明合聯(港股)、康龍化成(A股)、康龍化成(港股)、凱萊英(A股)、凱萊英(港股)、泰格醫藥(A股)、泰格醫藥(港股)、康方生物(港股)、藥明生物(港股)、科倫博泰生物-B(港股)、海思科(A股),上周股價的區間漲幅分別為15.01%、12.27%、6.11%、25.29%、9.64%、19.23%、8.87%、7.70%、10.53%、19.88%、14.53%、11.59%、16.93%、8.69%。

              在上周5個交易日中,多只重倉醫藥板塊的基金或醫藥相關ETF的區間收益率都超過10%,包括平安醫療健康(11.86%)、平安醫藥精選(11.69%)、中銀港股通醫藥(11.54%)、平安核心優勢(11.49%)、華泰柏瑞恒生創新藥ETF(11.01%)、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藥ETF(10.97%)、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10.95%)、銀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10.80%)、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10.72%)、永贏醫藥創新智選(10.64%)、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聯接(10.37%)、天弘醫藥創新(10.31%)、中歐中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10.27%)等。

              創新藥市場受關注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有多家券商機構在近幾日研報中指出,近日生物醫藥板塊尤其是創新藥細分板塊股價的回升,與中國AI技術的發展不無關系。

              平安證券在2月24日發布的研報中稱,近期,中國AI企業DeepSeek的突破性進展引發全球關注,而國產創新藥作為硬科技的一部分,正呈現出量變到質變升級。中國創新藥企正在用類似DeepSeek的路徑重塑全球醫藥創新格局:用更低的成本,創造相同甚至更好的創新成果。另外,國產新藥出海后快速放量,實現國產創新藥的全球商業化突破。政策端也大力支持創新藥發展,為中國創新藥企創造優質發展條件。

              國金證券在2月23日發布的研報中稱,醫藥板塊持續強勢表現,其中市場對醫藥板塊中的成長性賽道尤為關注:一方面,AI 醫藥醫療應用持續落地,診斷影像設備、藥物設計研發、互聯網醫療與大健康等領域持續受到市場熱切關注,建議積極圍繞三大應用領域龍頭企業展開布局。另一方面鼓勵政策持續落地,創新藥賽道得到政策和醫保多維度支持,同時中國創新藥出海逐步揚帆起航,海外授權合作活躍,重要靶點臨床兌現和商業化突破不斷取得進展,建議持續關注重大賽道(如腫瘤ADC、自免、糖尿病內分泌等)領先企業。

              諾安基金基金經理唐晨對中新經緯表示,2025年創新藥的核心邏輯在于“商業化”。他說:“創新藥企業最需要的是市場,而政策端的‘商保’和‘丙類目錄’將成為關鍵。創新藥的商業模式能否得到認可,關鍵在于能否實現盈利和銷量提升。如果更多企業能夠突破這一瓶頸,創新藥的估值將被重塑。”

              對于海外市場,唐晨預計,未來2至3年創新藥的出海趨勢將延續。他提到:“海外市場不僅是創新藥的新增長點,更是其商業模式得以驗證的關鍵。出海的成功將為創新藥企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港股創新藥近期表現相對亮眼。參考由恒生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恒生創新藥指數表現,截至2月21日,該指數2月份以來累計上漲22.76%。

              景順長城ETF與創新投資部基金經理金璜近日表示,根據萬得一致預期數據,截至2月19日,港股創新藥板塊未來兩年的每股盈利增速均超過20%,在經歷過去3年價格的震蕩磨底后,創新藥企業步入收獲期,盈利能力逐漸開始驗證。展望未來盈利預期,差異化產品疊加優異商業化能力的創新藥企業有望繼續打開盈利空間,同時創新藥出海也有望成為企業尋求估值溢價的關鍵破局路徑。

              在回避風險方面,唐晨建議,投資者要警惕那些尚未出清風險的公司,比如那些仍然受困于高估值、大訂單影響、行業周期下行等問題的CXO企業。他說:“投資者需要關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未來的增長潛力,而不是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左右。”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