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東南大學研發智能假肢斬獲仿生“奧運會”冠軍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4-11-06 19:26:54
              中新網南京11月6日電(記者 徐珊珊) 近日,在第三屆全球輔助技術奧運會(又稱“半機械人仿生奧運會”)上肢義肢組比賽中,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宋愛國教授團隊研發的項目一次性完成假肢提重物、雙臂協作、精細物體抓取等任務獲得冠軍。

              東南大學科研團隊成員和參賽選手演示義肢“智能手”。中新網記者 泱波 攝

              全球輔助技術奧運會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創立,每4年舉辦一屆。本屆總決賽共有26個國家、76支隊伍參加8個大項的角逐。其中,上肢假肢組是該項賽事中競爭最為激烈的組別之一。選手們要一次性完成10個義肢操作任務,以任務完成數量和完成時間判定成績。

              參賽選手操縱義肢“智能手”抓取物體。中新網記者 泱波 攝

              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宋愛國5日在接受采訪時介紹,殘障人士在產生手部動作意圖的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肌肉電信號。團隊將肌電電極貼在假肢操作員殘肢肌肉表面,通過肌電信號的采集和解碼分析來獲悉人的運動意圖,進而操控假肢完成動作。

              “我們研制的是輕量化三自由度義肢手臂,具有電動開合、電動腕旋、手臂腕翻等功能,能夠勝任比賽中規定的捏取晾衣夾不跳脫、抓取燈泡不碎裂等各項大負載以及精細操作任務。”團隊領隊胡旭暉表示,團隊提出了“體軀—肌電”混合控制辦法,研發的柔性可拉伸肩帶用于準確檢測側肩部運動意圖,實現對假肢手的精準開合。

              參賽選手現場演示。中新網記者 泱波 攝

              東南大學宋愛國教授團隊自2007年開展智能肌電假肢技術的研究,將力覺臨場感遙操作機器人技術應用于新型智能假肢的研發,在智能肌電假肢的力觸覺感知、力觸覺反饋、自適應力控制、肌電信號識別等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核心技術實現了產品化。“未來我們將以本次參賽項目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開發經濟、仿生的五指假肢手,滿足更多截肢殘疾人的日常穿戴需求。”胡旭暉說。(完)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