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動畫片“超能力”裝上安全閥!兒童觀眾更需要身心健康發展
給動畫片“超能力”裝上安全閥
近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動畫領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長安全消費調查報告》,從21部動畫片中梳理出1465個問題點。
動畫片能滿足孩子的“超能力”想象,雖然這有時令家長倍感頭疼和擔憂。據報道,為模仿動畫角色,有兒童撐傘從5樓跳下,有兒童用電鋸鋸傷妹妹。筆者身邊有個真實例子,3歲兒童在乘車行駛中看到窗外消防車鳴笛而過,就一邊猛按兒童鎖一邊準備跳車說:“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狗狗!”這是一部動畫片里常出現的小狗跳車救火場景。動畫片的主要觀眾是兒童,他們還遠未形成是非和危險觀念,在低齡階段甚至還分不清楚現實和想象。當兒童觀眾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似一幕時,會通過反復模仿動畫角色來讓自己也擁有“超能力”。更有甚者,屏幕里的暴力、犯罪故事或許為校園暴力埋下種子,低俗、獵奇元素也可能助長困惑、焦慮,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小時候好看的動畫片去哪兒了?”許多年輕家長問。這反映了動漫視頻發展中普遍面臨的問題:以前視頻平臺少,引進或原創的動畫片都是優中選優,才得以放映;現在視頻迅速發展,平臺多、市場廣闊,動畫產品的選項多了,質量卻也參差不齊。同時,一些優質的動畫片,沒有花力氣做所謂推廣和營銷,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擠壓”。
是時候給動畫片的“超能力”裝上安全門了。動漫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如何選、怎樣把關是關鍵。監管部門要“嚴進分出”。探索動畫片的國家標準和分級制度,對粗制濫造、三觀不正的動畫片嚴格禁入,并從觀眾年齡、動畫內容等方面細化限制分級,讓社會共同監督。平臺要承擔起主體責任。不能以營利、收視率為導向上架、推薦。此外,要鼓勵優質原創動漫產品,讓兒童動漫工作者沒有后顧之憂;動畫片制作方也要緊握動漫產業快速發展機遇,讓青少年從正確的價值觀中汲取“超能力”。
動畫片分級再細也可能百密一疏,動畫片也不應是陪伴孩子成長的第一選擇,家長才是“最后把關人”。家長不能把手機電視扔給孩子了事,而應該多抽些時間陪伴,在一起看動畫中幫他們分清現實世界和合理想象,在言傳身教中培養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
這才是給孩子最安全的“超能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