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打了兩場逆行之戰:生命至上
“把重癥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抗擊非典那一年,鐘南山院士67歲。至今,他仍清晰記得收治的第一例非典病人是2002年12月22日,來自廣東河源,肺全部變白了。
當時,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ICU幾個年輕醫生請鐘南山看一看,這個病人的病情很奇怪,和朋友吃了一頓飯后就發高燒,很快出現呼吸困難。醫生用了很多抗生素,沒有任何改善,8名醫護人員也全部被感染。鐘南山第一個判斷是:“不可能是細菌感染,這是一例要引起高度重視的特殊傳染病。”
當時人們還未曾知曉,2002年年底,一種奇怪的肺炎病情突如其來,并迅速擴散成一場席卷全球的非典疫情。
2003年1月,病情仍在發酵。鐘南山回憶,幾次去醫院,發現很多醫護人員不敢跟患者接觸,送藥送飯都是從窗戶外遞進去。“這樣氣氛不對頭。既不利于病人的救治,也不利于醫護人員情緒的穩定。”鐘南山當即表示,把所有的重癥病人轉到他所在的醫院來。
鐘南山帶著醫護人員正常地與病人接觸:按慣例檢查、量體溫。慢慢地,病人緊張的情緒緩解了。醫生對這種病的恐慌與焦慮也逐漸消除。鐘南山表示,在重大疫情前,穩定醫護隊伍,保障社會穩定,是最重要的。
2003年2月,廣東非典病例劇增,鐘南山臨危受命,出任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組組長。當時,包括鐘南山在內,大家都不清楚非典的病源來自哪里,病原體又是什么。也沒有人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還有哪些未知的風險。
鐘南山以客觀事實和臨床經驗為依據,提出并證實非典病因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這一論斷阻止了可能發生的大面積誤診。鐘南山說,“這不是一般的學術討論,而是救命的問題,我們要尊重事實。”
2003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將肆虐多月的非典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在以鐘南山為代表的專家不懈探究下,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引起SARS的病原體是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
就在此刻,鐘南山突然“消失”了5天,人們以為他出差了。
實情是,連續工作38個小時沒有休息,他累倒了,出現高燒、咳嗽和肺炎的癥狀。鐘南山沒有在醫院接受治療,而是躲在家里隔離輸液。所幸,他得的不是非典。為了方便輸液,鐘南山在門框上釘了一個釘子,到現在還沒拔下來,他笑稱:“我愛人說當是一個紀念好了。”
由于積極隔離和防護,廣東省的SARS病例逐漸減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許多患者得到救治恢復健康。鐘南山說,在抗擊非典的這場硬仗中,全世界非典患者死亡率是11%,而廣東省則低至3.8%,是世界范圍內非典治療最好的地區之一。
17年后,鐘南山在廣州前往武漢高鐵餐車上小憩的照片再次打動人心。此時,他的縷縷青絲已成滿頭華發。2020年1月18日,84歲高齡的鐘南山又一次臨危受命,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逆行武漢研判新冠肺炎疫情。
兩天后,鐘南山發出論斷:“可以肯定,存在人傳人現象。”
1月23日,武漢“封城”,這座1000多萬人的城市被迫按下暫停鍵。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和16家方艙醫院迅速投入使用。全國各地30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76個日日夜夜,濃縮成一個國家的戰疫軌跡。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中國把生命至上作為最高人權,不放棄一個患者、不遺漏一個病人。”鐘南山說,我們幾乎只用了1個月基本控制了武漢疫情;用3個月對全國疫情進行基本控制,“這真是非常了不起的!這就是我們制度的優越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