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安徽僑鄉保安村:出國“淘金”上一個小村莊走出近200個華僑
三月的春風,吹綠了灣塘村江堤兩邊成片的防護林,村民們建的樓房、別墅,連成一排。74歲的灣塘村村民施明鑒在村口的池塘邊垂釣,老伴金秀英在菜園摘菜,準備著午飯。從意大利回來后,老兩口便享受著眼下這種鄉村田園生活。
保安行政村位于安徽省無為市泥汊鎮,緊挨長江,5公里的江堤沿村而過,是遠近有名的僑鄉。其轄區內一個300多人口的灣塘自然村,有近200名村民在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務工、經商,他們從最初只單一從事餐飲業,發展到現在涉足紡織、旅游、燈具等多個行業。
1981年,在岳父金信誠的帶領下,施明鑒和老伴金秀英合法前往意大利的一家餐館打工。后來手里有了積蓄,施明鑒和老伴也開了家中餐館。
施明鑒說,那時候家里窮,想著出國能多掙點錢。“上世紀90年代,村里出國的人一年可以往家里寄回10萬元(人民幣,下同),在那個年代,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后來,在施明鑒的帶領下,附近的鄉里鄉親紛紛踏上出國“淘金路”,保安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僑鄉。
如今,施明鑒五個子女都在國外,還有兩個洋女婿。他說:“我的家人都保留中國國籍,跑得再遠無為也是我們的根。孫子孫女們也堅持講中國話、寫中國字,他們對中國文化都很喜歡。”
施明鑒坦言,現在出國務工收入比國內可能要高點,但歐洲消費也高,而且要背井離鄉,所以很多人都想著回國發展。“現在家鄉一年一個樣,青山綠水,水泥路通到門口。村民日子也越來越紅火,基本家家都有小樓房、小汽車。”
近日,為關心關愛僑界困難民眾,深化僑愛心工程,助力鄉村振興,安徽省僑聯組織開展“僑愛心·送溫暖”新春專家義診活動,為保安村200多位村民進行了義診。
古稀之年的僑屬于景明眼睛看不清楚,這天一大早,他就趕到村部來,準備請合肥來的專家給診斷一下。于景明告訴中新社記者,作為一名僑眷,“每逢傳統節日,僑聯會主動慰問、聯絡我們,我們有什么困難都會積極協商解決。”
據無為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僑聯主席王劍介紹,近年來,無為市積極服務和利用好該市僑務資源,做好為僑服務工作。其中,包括開展涉僑糾紛訴調對接工作、連續召開僑界新春懇談會、承辦中國僑聯“尋根之旅”夏令營、探索成立鎮級僑聯等。
王劍說,2020年初,在無為市抗疫物資最緊缺的時候,僑胞在短短幾天時間里,向無為捐贈了成百上千的口罩、醫用隔離衣等醫護用品和數萬元現金。“后來國內疫情緩解了,我們又積極支援無為籍海外僑胞抗疫,讓他們感受到家鄉的關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