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包裹”走紅中國 家鄉味道彌補不能回家過年的遺憾
連日來,“年味包裹”在中國社交平臺上走紅。通過快遞傳遞“年味”,讓不少“原年人”(網絡詞:對就地過年人們的稱呼)身處他鄉,卻幸福未減,他們紛紛在社交平臺曬出了來自家鄉各種各樣的“味道”。
辣椒、粉條、媽媽做的包子、媽媽牌牛肉醬……身處浙江臺州玉環的孫淑華驚喜地拆開了一個來自老家安徽的快遞。這個大包裹是她父母特地寄來的,為的是讓她嘗到家鄉的“年味”,彌補不能回家過年的遺憾。
孫淑華嫁到玉環已有10年,按往年習慣,每年年關她都要回老家安徽看望父母、親人。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她決定不回老家了,等來年再找時間回去。
令她沒想到的是,老家的父母寄來了她最愛吃的美食。孫淑華表示,“能在千里之外吃到正宗的家鄉味道,很開心。”
同樣,河南籍的新玉環人李治強也收到了來自老家的快遞。李治強已在玉環打拼多年,家人擔心他一個人在外吃不好,除了寄家鄉特產,還給他寄了很多自家種的瓜果蔬菜。李治強說:“看到家鄉的特產,空落落的心踏實了很多。”
“媽媽,我收到快遞了,都是我愛吃的,愛你哦!”收到來自家里的快遞,譚聰梅就第一時間視頻通話向家人匯報。來自重慶的譚聰梅在玉環工作已經八九年了,她說,這是第一次沒有和家人一起過年。
“疫情影響加上工作需要就選擇留下來過年了,沒想到爸媽給我寄了這么多好吃的,感覺很有年味兒了。”譚聰梅說,臘肉、香腸等是她兒時過年的味道。禮尚往來,我也準備把玉環特產文旦、紅美人寄回老家,讓家人也嘗嘗玉環的味道。
“就地過年”倡議下,記者了解到,多家快遞公司春節期間仍將正常運營。
“縱使相隔千萬里,鄉情、親情、年味不能缺。”不少“原年人”在社交平臺上如是寫道,不管是往年返城工作時被家人用特產塞得滿滿當當的汽車后備箱,還是今年裝載著各種味道的快遞,都寄托著家鄉親人的思念和牽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