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社會 > > 正文

              拒絕“APP依賴癥” 規避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來源:北京青年報 時間:2020-09-10 10:51:44

               

              掃碼點餐、云上繳費、網上訂車、線上買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只要有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動動手指”就可以享受到多種生活服務。然而,各色數字化、移動化服務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困擾。隨著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基礎性、日常性服務被“裝進”手機,“不帶手機出不了門、沒有APP辦不了事”成為智能時代的常態。(9月3日《工人日報》)

              數字化、移動化服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但“不帶手機出不了門、沒有APP辦不了事”也成為許多人不得不面對的窘境。正如消費者直言,“動動手指就能享受到的方便,漸漸變成了不動手指不行的負擔”。如此之下,不僅會給用戶帶來一定負擔,而且更埋下了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以及資金安全風險。

              具體來看,有些企業和單位將原本常規、基礎的服務與APP強行捆綁,不下載就辦不了事。比如,有的消費者為了交易房產,下載了7個APP,其中就包括一個支付APP、一個政務類APP、兩個房源類APP和三個分別涉工資、公積金和貸款發放的銀行APP。也就不難想象,這定會給用戶帶來諸多不便。APP泛濫無外乎看中了其中的利,正所謂“說的是服務,到最后都是生意”。

              智能時代不能患上APP依賴癥。首先,企業、行業應該增強自覺。讓用戶下載使用APP,也應該堅持能少則少的原則。其次,當強化對APP規范化使用。8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0年第四批存在問題的應用軟件名單顯示,未完成整改的APP普遍存在違規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強制索取權限、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問題。而這些,不能止于曝光,強化依法治理確有必要,唯有讓APP在規矩內行事,APP才會少些過濫使用。

              再者,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當增強防范和依法維權意識。對于一些APP的過度索權之舉,用戶沒有必要忍讓,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同時,即便下載APP也應注意其資質,要通過正規平臺下載,謹防不合規的APP給自身權益帶來侵害。另外,更有必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網絡的習慣,規避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楊李喆)

              責任編輯:

              標簽: “APP依賴癥”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