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世界熱頭條丨近1年96只公募主動量化基金收益超越中證500指數 機構:未來需因勢不斷迭代優化模型

              來源:證券日報 時間:2023-02-28 16:57:26

              今年以來,已有2只公募主動量化基金(以下簡稱“主動量化基金”)正式成立,而目前還有3只量化基金正在發行路上,5只量化基金同時在2月份“登臺”,量化基金隊伍擴容進入“小高峰”。


              (相關資料圖)

              與此同時,在A股市場偏好提升,熱點全面崛起的背景下,優勢疊加的主動量化基金備受投資者關注。

              據開源證券金融工程魏建榕團隊2月25日的研究顯示,截至2022年末,主動量化基金最新數量合計為194只,基金規模合計為649.4億元。自2010年以來,主動量化基金數量逐年增加,基金規模在2017達到峰值后維持震蕩,目前基金規模均在40億元以上的產品已有兩只,規模超20億元的產品已有1只。

              在主動量化基金收益表現方面,據開源證券金融工程魏建榕團隊2月25日的研究顯示,其分別選取成立時間滿1年和滿2年(數據截至2023年2月10日,下同)的基金,并統計其近1年和近2年基金收益回撤表現觀察到,近1年收益率超過中證500指數同期表現的基金數量為96只,近2年收益率超過中證500指數同期表現的基金數量為31只。

              對于主動量化基金的不俗表現,西部利得基金主動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陳元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主要緣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和市場風格有關,2021年2月份之前是機構重倉股的大年,核心資產估值不斷抬升,而之后逐漸轉向中小盤,這一轉變使得主動量化基金在選股寬度上的優勢得以發揮,在黑馬股的捕捉上借助量化的方法能夠提高效率,同時量化策略的特點是分散持股,小盤策略的容量上限相對持股更集中的主動權益基金來講也更高。另一方面,主動量化產品策略的特點是兼顧基本面研究和調倉的靈活性,在行業輪動周期比較短的市場環境中能夠依照量化模型果斷進行切換,捕捉更多的投資機會。

              在華商基金看來,首先,主動量化基金通常以量化模型為投資主線,與基本面研究相結合,深度挖掘多種資產的配置機會;多維度分析、優化投資組合,以更加有效的數量化管理,增強投資機會。其次,基于大數據的統計效應,量化模型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全市場海量數據的覆蓋、分析,而加入“量化”的主動管理基金,能利用算法完成市場投資機會的判斷和交易,交易更迅速靈敏化。第三,“主動+量化”可以更好的搭建風險管理體系,力爭有效控制投資組合不同預期收益與風險之間的平衡,而在波動頻繁的市場中,這種優勢也更為放大。

              談及去年主動量化基金業績相對占優的原因,國金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副總經理馬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對標寬基的主動量化產品持股分散,行業分布均衡,不押注某個賽道或者風格,目標是獲取較穩健的超額收益。而從2022年市場環境看,小票一定程度占優,市場機會相對分散,一定意義上契合量化分散化投資獲取超額收益的特點。”

              陳元驊認為,一是規模較大的主動權益基金在小盤股的投研轉化上,效率相對沒有大盤股那么高,因單只股票容量存在上限,分散持股的主動量化基金相對更容易做到市值下沉。二是主動量化基金相對主動權益基金持倉行業更加均衡,去年一些景氣度較好的行業受到交易擁擠度的影響表現不佳,主動量化基金受到的負向拖累相對更小。

              華商基金指出,主動量化基金的主要優勢是風險收益特征清晰,風格漂移更小,與主動權益類基金相比,進攻性不一定突出,更加追求投資收益的穩定性。

              展望未來,馬芳表示,模型的迭代優化、不斷適應市場發展變化是量化策略保持相對優勢的核心。

              陳元驊認為,“隨著科技發展和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未來主動量化基金的發展或有兩種趨勢:一是數據源的多樣化。目前我們在投研中能使用到的標準化數據相對5年前有明顯增加,可以預見,未來信息獲取的難度會進一步降低,策略中能夠及時納入有超額收益的信息源變得非常關鍵。二是投研邏輯的深化。策略研發的背后需要對市場運行的邏輯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并且伴隨著市場的進化不斷迭代,因此在人力和算力上也要進行更多投入?!?/p>

              責任編輯:

              標簽: 超額收益 基金收益 投資機會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