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全球熱點評!2023年首周5只基金按下“終止鍵” 近千只基金瀕臨清盤紅線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3-01-07 09:02:45

              1月6日,中融量化精選A、建信滬港深粵港澳大灣區ETF正式進入清算期,二者均以“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為由而清算離場。數據顯示,2023年的第一周,就有5只基金(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排隊退場。

              近年來,隨著公募基金產品數量的不斷擴容,基金“換血”速度逐漸加快,基金清盤情況愈加常態化。據第一財經統計,2017年至2022年間,每年宣布清盤的基金產品超過百只,且數量成上升趨勢;同時,自2020年6月以來,每個月至少有10只基金產品離場,單月最多有36只基金止步。


              【資料圖】

              2023年首周有5只基金清盤

              2023年1月6日,中融基金發布關于中融量化精選A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表決結果暨決議生效公告,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于2023年1月5日表決通過了關于終止該產品的議案,該產品于1月6日進入清算期。

              作為年內清盤的第一只FOF基金產品,中融量化精選A成立于2018年5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3日,該產品成立至今的累計凈值增長率為3.65%,跑輸基準15.48%;同時,該產品的規模也在不斷“縮水”,2022年三季末的基金規模合計僅為904萬元。

              同樣在2023年1月6日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的還有建信滬港深粵港澳大灣區ETF,此外,萬家瑞泰A、新華增強A、富國中證10年期國債ETF也在2023年首周加入清算離場的行列。其中,運行時間最長的是新華增強A,該基金自2016年4月成立以來已有6年有余,而成立時間最短的則是2021年10月成立的萬家瑞泰A。

              一般而言,基金清盤的理由可以歸于三類:一是經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二是在基金合同約定的時間內,基金資產凈值連續低于5000萬元或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三是達到基金合同約定的其他清盤條件。

              其中,因規模過小而清盤是最常見的情況,不過近年來有所不同的是,以“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方式清盤的情況也在增多。記者注意到,在上述5只基金產品中,只有萬家瑞泰A是因“觸發合同終止條款”而清盤,其他4只產品均是以“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為由退場。

              2022年12月29日、2023年1月4日,萬家瑞泰A就基金資產凈值連續低于5000萬元做出風險提示。2023年1月5日,萬家瑞泰A再次發布公告,截至2023年1月4日,該基金資產凈值已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于1月5日(含)起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

              與此同時,2023年以來,已有廣發中證主要消費ETF、大摩MSCI中國A股增強、易方達中證滬港深500ETF、長盛安盈A等多只產品發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向投資者預警,有些基金成立至今甚至還不到半年時間

              例如,易方達中證滬港深500ETF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月5日,該基金已連續46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 5000萬元。若截至2023年1月11日日終,本基金的基金資產凈值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則觸發《基金合同》規定的終止情形。

              優勝劣汰加速

              記者梳理近年來的清盤數據后發現,第一只清盤基金是華安國際配置,該基金在2011年11月因“保本到期不延續”而到期退場,隨后2013年才有第二只基金步入清盤;2014年至2016年,基金清盤數量每年不足40只,相對較少。

              而步入2017年,已有超過上百只基金產品宣布退場,且數量還在持續上升。數據顯示,以基金到期日計算,2017年至2022年,基金清盤數量分別為109只、430只、133只、174只、254只、232只,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分別為6.56%、-24.59%、22.3%、13.87%、4.8%、-15.13%。

              從上述數據來看,在市場行情較弱的時期,基金清盤數量也相對較多。與此同時,在2018年、2020年至2022年,股票型基金的清盤數量均超過30只。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有56只股票型基金產品黯然離場,創下歷史新高。

              “市場波動較大,行情遇冷,對基金產品尤其是權益類產品的影響會更大,業績不佳導致基民持基體驗較差導致贖回量增加,自然會面臨清盤結局?!币晃换饦I內人士表示,債券型基金可能是機構資金有其他需求而退出;而權益類基金,業績不佳是被投資者拋棄的主因。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6日,清盤的公募基金數量已累計達1412只,其中,混合型基金數量最多,有589只,占比超過4成;而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分別有528只、198只。從月度角度而言,自2020年6月以來,每個月至少有10只基金產品宣布清盤,數量最多的是2022年11月,當月有36只基金按下“終止鍵”。

              另一方面,隨著公募基產品清盤步入常態化,市場對清盤認知度和接受度在提高。一位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此前告訴記者:“過去說清盤會談之色變,主要因為過去基金發行數量沒有現在這么多?,F在行業比較成熟了,如今大家看待這個問題已經比較理性”。

              “對業績不及預期的產品進行清盤操作,是基金市場優勝劣汰的有效措施?!币晃换鹦袠I分析師認為,基金清盤的背后,是公募市場競爭加劇?,F在監管審批提速導致基金產品供給大幅增加,行業競爭變得空前激烈,缺乏長期業績和特色的產品自然容易邊緣化。

              據第一財經計算,目前全市場共有近千只“迷你基”徘徊在清盤邊緣。以2022年三季度末數據為基準,全市場共有10091只基金產品(僅計算初始基金,且份額合并計算),規模低于5000萬元清盤“紅線”的基金產品有972只,占比近一成,此外還有117只產品的規模甚至不足千萬。

              責任編輯:

              標簽: 基金清盤 基金資產凈值 數據顯示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