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焦點訊息:什么情況?基金暴賺買的人少 虧錢反而人氣旺 “北熱南冷”如何解?

              來源:券商中國 時間:2023-01-07 08:12:31

              內外環境持續緩和之下,香港市場關注度持續升溫。

              除港股反彈、內地居民赴港簽注即將恢復外,已有7年多發展歷史的“南北互認基金”(下稱“互認基金”),再次走進了市場視野。

              最新數據顯示,互認基金目前已成為一個近千億元的規模群體。但發展至今,互認基金一直延續著“北熱南冷”態勢,內地公募基金到香港市場展開銷售的局面仍需進一步打開。另一方面,內地基金在發展過程中,卻提供了顯著高于香港基金的超額收益,首尾收益率差距最大到了140%。顯著的賺錢效應,是未來發展前景的重要保證。


              (相關資料圖)

              公募人士指出,隨著兩地投資者對互認基金認可度提高,未來互認基金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鸸驹谙愀哿闶凼袌龅钠放七€需進一步加強,其中互認基金差異化產品供給、強化核心投資能力、以及持續的品牌宣傳與投資者教育,將是內地基金公司在香港推動互認基金銷售的關鍵因素。

              南下基金銷售額不足北上基金的5%

              互認基金是在金融開放背景下,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一個縮影。以2015年7月1日實施的《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實施為標志,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聯合開展兩地基金互認,符合條件的基金可在對方市場進行銷售。其中,內地公募基金到香港市場展開銷售稱為“南下互認基金”,香港公募基金到內地銷售則稱為“北上互認基金”。

              歷經7年多的時間發展,互認基金截至2022年末已是一個規模近千億元的群體,并呈現出了明顯的“北熱南冷”態勢。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在互認基金開通的次年(2016年)2月,北上互認基金的累計銷售額就“破億”,在當年4月底“破十億”,并在當年11月底“破百億”。截至2022年11月底,北上互認基金的累計銷售額達到了810.15億元,剔除694.06億元的投資者贖回或分紅額度后,累計凈申購額為116.09億元;相比北上互認基金,南下互認基金的節奏要慢一些,這一類基金的銷售額在2016年8月底突破億元,到2018年6月底“破十億”。截至今年11月底,南下互認基金的累計銷售額為38.61億元,不足北上互認基金額度的5%。

              (北上互認基金情況一覽表;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

              (南下互認基金情況一覽表;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互認基金“北熱南冷”,主要是由于內地公募基金在香港的宣傳力度不夠,香港投資者的認知度也有待提升,香港投資者認購內地基金的積極性還有提升空間。此外,深圳某公募內部人士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市場橋頭堡,資管領域的競爭較為激烈,資管產品非常豐富,同時香港投資者偏好風險低、高分紅策略的穩健產品,內地公募機構在香港相對缺乏品牌認知度,產品吸引力還有提升空間。

              南下基金賺錢效應卻勝出一籌

              但在投資收益方面,內地公募發行的“南下互認基金”卻明顯勝出一籌。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注冊的南下互認基金和北上互認基金分別有233只、54只。具體看,北上互認基金近年3年和近5年平均收益率分別為-12.26%和-15.64%。其中,近3年區間有業績記錄的83只基金有72只“告負”,有三只產品虧損幅度超過50%,11只實現正收益的基金中,最好的收益率為9.55%。另一方面,南下互認基金近年3年和近5年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3.20%和40.36%。其中,近3年有業績記錄的26只基金中有23只實現了正收益,其中有4只基金收益率在70%以上,分別是匯豐晉信動態策略H(92.30%)、華寶動力組合A(91.18%)、華夏興華H(80.73%)、易方達科翔(70.03%)。

              這些業績優異的基金,底層資產均是內地優質公司。比如,華寶動力組合A成立于2005年,截至目前成立以來回報率接近1300%,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持倉分別為保利發展、建發股份、萬科A、晶澳科技、金地集團、聯泓新科、鈞達股份、鑫鉑股份、三棵樹、億晶光電。

              “兩地互認基金投資存在明顯差異,這并不意外?!蹦迟Y管投研人士對記者表示,香港股市早已是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還有來自全球范圍的各路資金參與其中,市場有效程度較高,資金對超額收益的挖掘則較為充分。相比之下,中國內地市場則存在可觀的阿爾法機會,這既得益于內地的高速經濟發展,也得益于從經濟發展中走出的一大批核心資產,尤其是在地產、金融、消費、科技、醫藥領域。

              差異化供給與核心投資能力是關鍵

              實際上,近年來內地公募基金在“走出去”方面有著優越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比如設立海外子公司、大力發展QDII等產品;2021年的“跨境理財通”試點,基金產品被列入“南向通”“北向通”購買籃子等等),加上A股顯著的賺錢效應,互認基金的發展前景依然被看好。

              華夏基金表示,該公司一直十分重視內地香港互認基金業務。2015年華夏基金旗下華夏興和和華夏回報率先成為“南下互認基金”,2021年華夏基金子公司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旗下的華夏精選固定收益配置基金成為“北上互認基金”。為了更好開展兩地互認基金業務,華夏基金依托自身強大的投研優勢、在國際投資中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子公司華夏香港多年在香港市場建立的品牌影響力、跨境投資優勢等做了很多工作。

              上投摩根基金表示,隨著陸港互通業務的不斷發展成熟,兩地投資者對互認基金認可度提高,未來互認基金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促進互認基金不斷發展壯大,對于內地互認基金差異化產品供給、強化核心投資能力、以及持續的品牌宣傳與投資者教育,將是內地基金公司在香港推動互認基金銷售的關鍵因素。

              博時基金認為,中資資管機構在香港零售市場的品牌還需進一步加強。南下基金的產品主要以中資資管公司的產品為主,而由于中資品牌的發展歷史較短,出海時間不長,尚未能在香港零售市場樹立起較好的品牌力。因此雖然南下互認的都是各個公司的旗艦產品,但實際的銷售效果并不佳。另外一方面,在港的外資機構本身可以通過陸股通、QFIIRQFII等通道投資內地市場,境外類似的產品供給并不稀缺。

              責任編輯:

              標簽: 公募基金 賺錢效應 國家外匯管理局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