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熱點 > > 正文

              玩噱頭、賭概率、欺詐營銷……公考培訓背后暗坑多 有待加強監管規范

              來源:半月談 時間:2020-08-11 15:02:50

              玩噱頭,賭概率,欺詐營銷…… 說是公考培訓,倒像賭場暗坑

              今年,為緩解就業壓力,不少省份公務員招考增加了招錄職數,公考報考一時火熱。半月談記者深入公考培訓機構調查發現,當前火爆的公考培訓背后,暗坑著實不少。

              1

              玩噱頭、賭概率,“不過退款”穩賺不賠

              近幾年,以“國考”“省考”等為代表的公務員考試一直保持很高的招錄比。辛苦備戰公考,仍大概率落榜,讓不少考生尋求“上岸”的確定性。瞄準這一需求,一些公考培訓機構適時推出所謂的“協議保過”“不過退款”等保證協議。

              “如果考不上還能收回學習費用,相當于買份保險。”一名公考考生說,公考培訓班主要分協議班和非協議班兩種,約定“協議保過”“不過退款”的是協議班。如果考生未通過考試,公考培訓機構會根據協議條款全額退款,或扣除部分學雜費后再退款,以彌補考生損失。

              在不少考生眼里,即使協議班學費比非協議班高出不少,他們也認為協議班“性價比更高一些”。2019屆畢業生劉昊去年參加東部某市的事業單位考試,毫不猶豫地報了標價3萬多的“封閉面試班”,最終被錄用。“就當花錢買個心安。”劉昊說。

              抓住考生“想贏怕輸”的心理,一些公務員培訓機構借勢甩出“高價有理”的論調,將協議班學費標得高到離譜。南昌市井岡山大道上的華公教育價目表顯示:“星火封閉筆試班”1.88萬元,“星火筆面協議班”4.98萬元,“星火筆面高端協議班”9.98萬元。

              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半月談記者,4.98萬元和9.98萬元的班會簽“不過退款”的協議。4.98萬元班的考生落榜后可得到3萬元的退款,9.98萬元班的考生享受全額退款。

              宛如“對賭”的“高價培訓”是否“有理”?業內人士指出,這些高價協議班看上去是在為考生“兜底”,實則是穩賺不賠的“概率游戲”。培訓機構靠設定退費比例來保證成本;靠賭通過率來獲取全額高學費;靠占用預收學員資金利息增加盈利——每種花樣都能賺錢,不過是賺多賺少的區別。

              采訪中,有些學員告訴半月談記者,協議班退費其實并非易事,還要通過層層“關卡”——提交退費申請繁雜、申請受理后審核拖沓、工作人員百般刁難,退費猶如“褪層皮”。

              今年7月中旬,中公教育因遭學員頻繁投訴退費難而深陷“退費風波”,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點名。

              2

              欺詐營銷坑你沒商量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公考培訓市場是一塊誘人的蛋糕,全職培訓師月收入普遍在1萬至3萬元,兼職培訓師一天數千元。高額利潤驅動下,不少公考培訓機構“坑你沒商量”。

              ——宣傳坑。在微信公眾號“江西公考在線”上,一家培訓機構聲稱“領跑本土公考,通過率高達85%”。業內人士指出,公考筆試自然通過率不到10%,面試自然通過率30%多,兩相疊加下,僅有3%的考生可以“上岸”,所謂85%的通過率是根本不可能的。

              某公考機構打出83.4%的超高通過率吸引學員 李美娟 攝

              為了占據市場,一些公考培訓機構瞄準高校市場,以“借雞孵蛋”“拉人頭”為戰術,線上線下齊發力,大肆圈取學員。一名高校學生干部說,培訓機構會直接和學校團學干部聯系,以“活動經費”的名義塞來好處費,以獲得在班會或者班級活動時宣講的機會。

              “拉10個好友入群,兩天內不退群就可獲得一份教輔資料;將宣傳文案發到朋友圈或者QQ空間,集齊30個贊就可獲得禮物……”為了搶占更多資源,不少培訓機構還會利用學生線上“拉人頭”,以提高市場知名度。

              ——協議坑。準備參加今年“省考”的錢司,兩個月前在一家培訓機構選報了4.8萬元的協議班。她本以為培訓班“貴有貴的道理”,沒想到上當了。

              “說好了是小班授課,結果300多人坐在一間大教室里。”錢司說,“上課后我才知道,報的班無論價格高低,其實都是在一起上課。”堅持了10多天后,錢司決定退課,但是合同協議上沒有退課條款。多次爭取后,錢司要回4萬元退款,剩下8000元被機構以“課時費損失”為由扣下了。

              半月談記者將某公考機構的協議提供給律師。律師表示,協議條款更多談及培訓機構的權利,對于退款的限制條件較多,因為是格式合同,考生根本沒有協商余地。

              ——師資坑。“我報考了2019年江西省公務員考試,筆試通過但面試沒有通過,不久我就接到一家培訓機構的電話,說邀請我去當講師。”去年大學畢業的唐芬說。

              趙潔剛剛辭去一家培訓機構的講師工作。她說,她所在的培訓機構里,有近半成員是公考落榜后立即轉來當培訓老師的。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培訓機構對師資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少小型培訓機構直接從公務員考試落榜學員中選人做培訓講師。

              “在有些培訓機構,你只要表達流利,能夠對著答案講題就可以上崗。”一名在職培訓講師說。

              為了減少成本,不少培訓機構極少聘用全職培訓老師,只是在備考期才請兼職老師來湊數,而這些兼職老師水平良莠不齊,往往缺乏責任感。

              3

              難維權、作用微,公考培訓待降虛火

              針對公考培訓的市場亂象,半月談記者采訪了多個部門,得到的答案都很“簡潔”。

              對于師資問題,人社部門表示,公務員培訓并非技能培訓,目前對培訓機構的師資沒有硬性要求,更無公務員培訓師職稱之說;就價格問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表示,培訓機構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價格高低管不了”,只有“不明碼標價”“不履行承諾”等行為才會管。

              實際上,由于缺乏行業標準,無行業協會和相關法規監管,且對從業人員無準入門檻限制,公考培訓行業雖亂象叢生,考生卻很難維權。

              “培訓機構之所以敢漫天要價,正是因為抓住了考生求快求穩的心理。”江西財經大學大學生職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王玉杰說,平時知識基礎弱、學習能力不夠的考生,很難通過突擊培訓實現“翻盤”。

              江西省委組織部一位擔任過公務員面試官的干部認為,在面試中,考生的問題把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是很難在短期內快速提升的。有的培訓班會教考生一些所謂“套路”“訣竅”,“而這對考生并非有利”。

              多方人士認為,有關部門應及時清查和規范公考培訓市場,打擊虛假宣傳,加強價格行為監管,讓公考培訓回歸理性。(文中學員皆為化名)(記者:李美娟 姚子云 李嘉盈)

              責任編輯:

              標簽: 公考培訓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