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市場"惡意投訴"事件頻發,平安保障岌岌可危
前有"惡意退保",后有"惡意投訴",類似的金融黑產還在不斷涌出。投訴原本是消費者被賦予的維權手段,但卻被違法黑產組織濫用,打起了通過惡意投訴牟利的小算盤。近期,廣州銀保監局收到保險消費者反映,一些不法分子在竊取其保單相關信息后,撥打保險消費者電話,以承諾幫保險消費者"代辦全額退保"為名,慫恿或冒充保險消費者向監管部門投訴,并向消費者收取高額手續費或誘導消費者購買所謂"高收益"產品。這類金融黑產組織的"惡意投訴",不僅打破用戶原有的平安保障,更擾亂保險市場平安秩序。
"代辦保單全額退保,只要是在中國境內買的保險,不想繼續繳費的、斷繳的、停繳的,找我們100%全額退,不成功不收費。"因為這條短信的頻繁刷屏,山東的席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添加了對方的微信。
原來持有保單近4年,每每提及都被朋友勸說保險沒什么作用,繳這個錢還不如買理財、基金來的劃算,就這樣席女士動了退保的心思,但她也知道,過了猶豫期退保的話,損失很大。與"代理退保"取得聯系后,對方先詢問了一些保單基本情況,并問及"當時銷售員在向你推銷保險時,是否存在夸大承保范圍等誘導欺騙行為"等特殊問題。
雙方達成協議后,對方收取席女士保單、身份證、銀行卡、電話卡等基本信息后,并支付中介服務費2000元,稱"7個工作日必給答復"。隨后,"代理退保"機構以席女士的名義,蓄意捏造事實,向監管部門惡意投訴該保險公司,并在抖音、貼吧等渠道發布該保險公司的不實言論,意在逼保險公司妥協退保,以此牟取不法收入。
在接到保險公司投訴處理專員回訪電話時,席女士才知道"代理退保"機構所謂的"辦法"就是捏造事實、惡意投訴,才方知自己"上了賊船",并第一時間決定自行撤銷投訴,繼續持有保單。但不管是2000元服務費還是個人信息,都已要不回來。
據了解,這類從事"代理退保"機構的人員不僅有各保險公司離職人員、各類保險中介人員,還有相關領域的律師,他們的慣用套路是:先在網絡公共平臺發布虛假信息,宣稱可以協助消費者辦理"全額退保"等事宜;然后要求消費者簽訂委托協議,收取押金,以保單、身份證明做抵押,收取消費者退保金額30%以上的高額手續費;接著,無視保險合同約定捏造事實,挑唆消費者不得擅自接受保險公司的客服回訪;下一步,教唆消費者專業的話術和流程,甚至釣魚取證,以維權舉報為名,煽動消費者向監管部門惡意投訴,從而達到退保的目的。
當前,"代理退保"黑產已引發多方關注,2020年4月9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于防范"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全面揭示"退保黑產"中存在的三重風險以及對廣大消費者的建議,并正式出手整治惡意投訴全額退保產業鏈。
尤其是對消費者而言,輕信"代理退保"黑產,不僅家庭平安保障被輕松打破,更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以及財產損失。因而打擊"代理退保"黑產,不僅需要有關部門的重視,也需要消費者自身的警惕,遇到保單問題盡量選擇正規方式進行維權,切勿讓黑產團伙有可乘之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