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綠色證券實踐中可能的問題和建議是怎么樣的? 綠色證券的研究與實踐進展是如何的呢?

              來源:創業新聞網 時間:2023-06-13 13:42:31

              綠色證券實踐中可能的問題和建議是怎么樣的?

              綠色證券雖然剛剛啟動,但在推行過程中必然會面臨諸多困難。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中出現的問題可以為綠色證券提供警示,同時綠色證券由于其市場特殊也必然存在獨有的疑難。正確認識并解決這些困難才能更好的運用綠色經濟杠桿。

              法律空白需填補

              我國環境經濟政策還在探索階段,其法律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存在不少空白。而且目前相關規定多為綜合、原則的,缺少具體實施的指導目錄、環境風險評級標準;加之證監會缺乏“綠色證券”的專門人員、機構和制度,降低了綠色證券的可操作。除此之外,政策制定標準的不連貫也給企業帶來了融資障礙。

              地方保護要遏止

              從“綠色信貸”推行的經驗來看,地方保護是阻礙其有效落的一大阻力。相關數據顯示,盡管國環保部向提供了三萬多條企業環境違法信息,供商業銀行據此采取停貸或限貸措施,但半年來僅僅有12家企業在申請貸款方面受到限制,而落不力的原因就在于銀行商業利益的驅使以及高污染、高能耗行業受到地方保護。

              環境信息披露待完善

              綠色證券的指導意見以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制度和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為核心。根據環??偛颗嗽赖恼f法,2007年的情況說明上市環保審核制度已基本成型,下一步要重點推進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加大公司上市后的環境監督。我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起步較晚,進行環境信息披露屬政府強制披露。在披露的企業中,多數是強污染的企業,其他企業披露的較少。其次,對于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目前僅有的一些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限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的企業或重污染企業,而且鮮有提及經營者的環保理念,同時只是針對排放量進行披露而沒有提出消減對策,這將不能激發企業研發新技術的動力,無法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再次,我國企業普遍采取的披露形式是董事會報告和附表附注,只有少數企業采取報告的形式,因而很難全面、直觀的了解和評價企業的環境狀況;而且很少有通過互聯網對外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公開程度不夠。

              環境友好型企業要引導

              目前采取的綠色證券與綠色信貸等經濟手段一樣,只強調“堵”,即切斷污染企業的融資渠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行業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融資競爭力,但由于沒有提出利于制度推進的激勵機制,對于在節能減排方面做出貢獻的環境友好型企業缺少扶持政策,未能有效促進其發展。

              綠色證券的研究與實踐進展是如何的呢?

              綠色證券制度是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以后,在可持續發展理念被廣泛接受的背景下逐步發展起來。隨著發達國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其社會責任,并有意地提高自身環境保護意識,部分發達國已經開始通過立法或者標準,規范上市公司年報環境信息的披露,要求上市公司進行環境績效報告。例如,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于1993年開始要求上市公司從環境會計的角度,對自身的環境表現進行實質報告。簍 美國開始實施綠色證券政策之后,英國、日本、歐盟等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進行了多種證券市場綠色化的嘗試和探索我國證券市場“綠色化 始于2001年國環境保護總局《關于做好上市公司環保情況核查工作的通知》的正式發布。2oo8年2月,在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已成功推廣的基礎上,國環境保護總局聯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部門,發布“綠色證券指導意見”,正式推出綠色證券。根據‘指導意見》,我國綠色證券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在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對企業間接融資進行環??刂频幕A上,構建一個以綠色市場準入制度,綠色增發和配股制度以及環境績效披露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綠色證券市場,從資金源頭上遏制“雙高”企業的無序擴張,建立良好的環境,促進市場和環境的雙向互動發展。

              從美日等國的經驗來看,證券市場的有效綠色化首先要求國內擁有肥沃適宜的環境法律制度土壤。但是,在我國對綠色證券制度的移植過程中,由于沒有相應完善的上市公司審核與監管標準、環境績效評估標準以及相關可實施政策辦法的缺失,再加上法律責任不明確、救濟手段的不到位,使得上市公司環境保護核查、企業上市環保準入審查工作并沒有一套科學的標準和嚴格的程序,移植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政策市場的有效綠色化要求上市公司加強自身建設,培養普遍的社會責任感,嚴格按照環境會計準則以及上市公司環境表現披露制度進行環境信息披露,以保證利益相關者及時準確地獲得上市公司的重大環境行為及其環境表現,督促上市公司提高環保意識,減少利益相關者的投風險。第三,政策市場的有效綠色化要求有健全的公眾參與機制,為各種社會力量特別是NGO參與涉及證券市場的環境保護搭建。公眾的參與可以加強政府對企業不負責環境行為的全方位監管,并引導企業在環保踐行上成長與發展。因此,公眾應該也能夠在推動綠色證券政策的加強與過程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責任編輯:

              標簽: 綠色證券的研究可能的問題研究與實踐進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