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復工首日不想上班?“假期綜合癥”焦慮可以但別過度放大

              來源:成都商報 時間:2021-02-19 08:37:45

              無論是“月亮”還是“六便士”,我們都無法視而不見和“二選一”

              初七這一天像極了“倦怠表白日”,因為多個詞條上了微博熱搜,例如“不想上班”“初七”“如何應對節后焦慮”“假期結束”等等,似乎這一天的時間是專門留給被窩里吐槽的,然而每一個吐槽的人明明都老老實實地坐在了工位上。網絡上滿滿的復工焦慮,使得網友們的發言與搜索成為一種精神上的抱團取暖。

              春節長假,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一個親情假,它寄予了國人最深沉的“精神認同”之情義。這個年,無論是在哪里過的,都讓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改變了長時間“在路上”的重復與疲倦,呈現出一種與工作期間大有區別的慢節奏狀態。我們的肉體需要這樣的休憩,我們的精神需要這樣的共情。

              但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又所謂相聚時難別亦難。所以,復工焦慮是可以理解的一種情緒,關于復工焦慮的表達也是可以被包容、被尊重的一種行為。

              不過,工作和私人生活都是人生最重要的內容。即使是有勇氣和情懷做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即使是實現了被人艷羨的財務自由,不工作,只愉快玩耍,也是不太現實的。毛姆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蘭德,人到中年時擺脫了坐班的日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一名避世的畫家,這是很多都市上班族向往的人生,但問題是,畫畫同樣是在謀生,也就是在工作,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可見,無論是“月亮”還是“六便士”,我們都無法視而不見和“二選一”。感嘆春節假期還不夠長,慨嘆“時間都去哪兒了”,再正常不過,但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休整結束,就得快速度過這段情緒的波動期,把身體和情緒調節到積極狀態,及時從倦態中走出,繼續營造我們在人世間的漫漫“工程”。

              其實,假期后的心理重建,非常重要。但這么多年來,我們似乎并沒有設置好休閑與工作的緩沖期。假期余額有限是一方面,意識有限是另一方面。人不是機器,不能隨時摁下“按鈕”,進入各種狀態,但人可以掌控身體的語言和節奏,以適應社會規則,適應各種困難的沖擊。

              責任編輯: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