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個病求助平臺升級自律公約 眾籌類平臺單次求助金額不超50萬

              來源:北京青年報 時間:2020-08-19 09:20:35

              8月18日,水滴籌、愛心籌、輕松籌、360大病籌等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簽署升級《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和《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公約》。自律公約升級版將一般的單次求助金額限定在50萬元,平臺應當對發起人及求助人的身份證明進行審核,如經查實求助人、發起人發布的信息虛假的,平臺應當開通退款通道并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自律公約升級版共有42條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逾500萬大病家庭通過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發布了求助信息,獲得了超過20億人次愛心人士的響應。

              兩年前,我國三家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愛心籌、輕松籌和水滴籌聯合簽署發布《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倡議書》和《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自律公約》。昨天,自律公約升級版簽署,除了愛心籌、輕松籌、水滴籌三家平臺之外,新增了360大病籌。

              隨著平臺求助用戶規模擴大,加之平臺審核甄別人力有限、求助人家庭財產狀況缺乏有效的核實手段等制約因素,近一段時間出現了一些類似“掃樓籌款”、不同平臺之間爭奪發起籌款人等惡性競爭等現象,透支了公眾愛心和信任。

              自律公約升級版共有42條,除了原有的規定平臺應倡導求助個人與公募慈善組織對接、加強求助信息前置審核、搭建求助信息公示系統、抵制造謠炒作惡意行為、建立失信籌款人黑名單之外,升級版在針對個人求助發起人履行信息公開義務容易不到位的問題,增加了平臺的督促義務,并在籌款完成之后的使用環節中,增加了對救助款打款對象的限制來著力保證資金安全,并且符合贈與意愿。對于額度高、信息公示有缺失的,盡可能打款給醫療機構,或者采用分批撥款的方式,盡可能保障用于醫療用途,讓贈與人和公眾放心。

              單次求助金額限定50萬元

              自律公約升級版規定,平臺應對社會公眾進行風險提示,對發起人發起求助前就進行誠信義務的提示,要求作出守信承諾,并且明確告知公眾個人大病求助信息不屬于慈善募捐信息,真實性由發起人負責。平臺應當督促發起人公示信息要遵循真實、完整、準確、及時的原則。

              新的公約同時新增一條規定:平臺應當及時公示在運作過程中產生的項目完成程度、病情進展、投訴舉報的回應、剩余款項的使用等其它重要信息。為了提高個人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自律公約升級版增加了平臺對發起人、求助人進行身份審核、實名認證的具體要求。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通過平臺進行籌款的額度一直備受關注。為了降低資金風險,避免因單次求助金額過高在出現問題時造成較大損失,自律公約升級版將一般的單次求助金額限定在50萬元;對于超過50萬元的,增加了平臺的事前審核把關——單次求助金額超過50萬元的,發起人應當提交具有相關資質的醫療機構書面證明,由平臺審核并公示后發起籌款鏈接;再次求助且累計籌款已經超過50萬元的,發起人應當提交醫療花費清單。

              籌款仍有剩余應退回贈與人

              自律公約升級版規定,平臺應當對個人大病求助項目的收款方作出明確限定并進行審核。收款方應當為求助人或其監護人、近親屬、醫療機構。對于實際籌得金額超過(含)30萬元或實際籌得金額超過(含)5萬元且信息公示不完整的項目,平臺應當積極與醫療機構對接,將所籌款項直接撥付于求助人所在醫院的就診賬戶,或由發起人、求助人提供預期醫療計劃、醫療花費清單等材料,經平臺審核并公示后分批打款。

              此外,近年來發生過多起個人求助籌款完成后,所籌款項用于大病治療之后、仍有剩余的事例。自律公約升級版回應社會關注,對于受助人接受贈與的救助金,在用于大病治療等用途后仍有剩余的,明確其處理方式為按原路退還贈與人,并應當在前期發起人在平臺發起求助時即以協議進行約定。發起人、求助人如果擬將剩余款項捐贈相關慈善組織等用途的,應當通過公示的形式征求贈與人意見。

              虛假籌款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自律公約升級版對平臺接受投訴、舉報進行了完善。要求平臺增加接受投訴舉報渠道,提高響應速度,及時采取有效應對舉措。

              其中規定:平臺應當完善投訴、舉報機制。設置多種舉報方式,平臺應當設置并向社會公開多種投訴、舉報方式,包括在個人大病求助信息頁面提供“在線舉報”功能,開通舉報郵箱及電話等,方便社會各界共同監督和快捷舉報。

              對平臺來說,平臺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進行保密。平臺接到有效舉報后,應當在24小時內與相關方溝通核實情況。根據情況,適時凍結相關項目的籌款通道并在頁面顯著位置進行公示。

              如經查實求助人、發起人發布的信息虛假或所籌款項未用于治療或指定目的的,贈與人有權撤銷贈與行為,平臺應當在求助人、發起人退還款項后開通退款通道,并根據有關協議的約定追究發起人、求助人等的相應法律責任。

              (記者 溫婧)

              責任編輯:

              標簽: 眾籌類平臺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