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聚焦 > > 正文

              城市智能交通將出現哪些新趨勢?

              來源: 時間:2020-07-13 11:14:48

              智能調度、智能乘客服務、全自動運行、乘客互動體驗……點擊鼠標,“走進”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交通”云展區,你會“遇見”許多充滿科幻感的智能生活場景。在這里,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攜手中國中車、交控科技等14家機構亮相,展示了未來智慧城軌的新樣貌。

              “我們正在輻射涵蓋火車站和機場樞紐的5G網絡,逐步實現全項目5G信號覆蓋,探索5G在成熟交通領域應用新場景,不斷開發高速通道探索信號系統、車輛診斷系統、乘客信息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在大會期間的智能交通峰會上,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旭感受深刻。

              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與交通行業融合?全天候、全時空、全要素、全融合為特征的智能交通體系什么樣?“新基建”風口下,城市智能交通將出現哪些新趨勢?這場互聯網領域的云上峰會,也是一場業界思維與智慧的交匯。與會人員圍繞“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熱點話題,描繪著一幅關乎未來智慧生活的畫卷。

              關鍵詞一:智慧港口

              天津依水而興,水路交通對于這座城市發展來說意義深遠。作為世界級人工深水大港,天津港主航道水深負22米,擁有各類泊位173個。談及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設最新進展,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褚斌提到了“創新集裝箱智能理貨模式”。

              “已完成了全部集裝箱碼頭的岸橋理貨自動化改造,對于集裝箱理貨全過程進行精細化跟蹤,實現了操作智能化、無人化,較傳統理貨方式工作效率提高30%;打造人工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新樣板,建成天津港集裝箱碼頭遠程操作中心。”褚斌說。

              從信息港到數字港,再到現今的智慧港口建設,我國港口已進入關鍵的數字化轉型時期。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嚴新平提到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19年末,我國碼頭泊位達22893個,萬噸級以上泊位達2420個,運河通航里程12.73萬公里,水上運輸船舶數量達13.16萬艘。

              未來水路交通發展呈現哪些新趨勢?嚴新平院士歸納為“五大方面”: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智能船舶的應用,貨運船舶將逐漸出現少量化趨勢;逐步實現深遠海、近海、內河船舶譜系化;實現多能源利用,不斷推進電氣化;以智慧港口為代表的綜合集疏運系統大量采用;以數字化航運公司和“互聯網+航運”為特征航運新業態將逐步形成。

              自主交通系統也成為近年來國內外交通領域發展新方向。就技術層面,嚴新平認為,主要包括基礎設施生態化、網聯化、數字化,船舶運載裝備綠色化、自主化,云組織服務個性化,以及水路交通系統與系統組分互操作協同等。

              “未來,智能水路交通系統裝備自主化將從智能感知、輔助決策、智能架控、遠程助航等功能逐步加以實現。”嚴新平建議,進一步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相結合,讓港口樞紐實現智能作業;同時,與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新基建”建設實現同步,讓5G、北斗等通訊網絡技術將為自主水路交通系統的實現提供保障。

              關鍵詞二:無人駕駛

              曾幾何時,無人駕駛也被視作空中樓閣;然而,有業界人士也做出預測,2021年將可以實現中國式無人駕駛的商業落地。的確,隨著“5G+AI”新一代無人駕駛通過更安全的交通出行,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由無人駕駛賦能的更加智慧、智能的生活方式,也將提升大眾的獲得感。

              在過去的幾年里,國家多部委正在從不同方面出臺相關戰略。比如,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鼓勵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伴隨通信技術發展,汽車行業呈‘四化’趨勢——智能化、網絡化、電動化、共享化,這也將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全新‘革命’。”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何云堂說。

              不過,在何云堂看來,無論汽車產業如何發展,信息安全都是重要的基石。“業界做了很多實驗,一旦車輛由模擬‘黑客’控制,司機不管怎么操作都無能為力。也就是說,沒有信息安全,也就沒有道路安全。”何云堂說。

              提到乘車出行,“交通擁堵”一直是繞不開的話題。事實上,很多時候擁堵原因不都是因為車多,更可能是通行效率低下。“以智慧交通為例,汽車流量的實時監控、智能化交通管制等,正在幫助城市改善擁堵問題。所謂‘智能交通’,通常可以理解為包含三大要素——人、車、路。”何云堂認為,人、車、路三者的協同,才是未來智能交通核心內容。

              與4G技術相比,5G不僅速度快,低時延也為車聯網提供了基礎條件。“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將是重點發展方向,相信未來也是投資熱點?,F在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其發展應用也有賴于各行各業的協調發展。”何云堂說。

              關鍵詞三:智慧物流

              隨著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物流行業也隨之發生變化,大量前沿技術廣泛運用,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和安全質量。“物流作為一座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也是城市居民品質生活基本保障。”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碩士生導師、雄安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副秘書長焦志倫提到了“中樞大腦”概念。

              他認為,物流是復合型行業,很多行業都有自己所謂的“大腦”。比如,運力和需求匹配的平臺,在線路領域、即時配送領域都有局部智能體系,而局部智能體系和“中樞大腦”之間要有一定分工,城市級物流“中樞大腦”應該更多瞄準公共事業。

              “物流行業還面臨著一個重要趨勢:物流單量和配送逐年增加,用工成本逐年增高,勞動力短缺嚴重,在老年化趨勢下更多城市或偏遠地區物流運營成本會逐漸增加。”京東物流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孔旗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恰恰需要一種技術提升生產力,讓很多簡單操作通過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完成,實現產業和勞動力結構的不斷升級。

              智慧物流作為歷久彌新的話題,尤其在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技術引領下,正在成為交通變革的重大推動力。“從運用實踐看,關鍵技術突破這一點非常重要。產品化的突破一定要依賴于傳感器廠商等共同打造的完整產品;另外,要在一個區域內形成路網系統,加強除物流以外的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孔旗說。(記者 李政葳)

              責任編輯:

              標簽: 交通,智能,城市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