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訂單退改難、網紅地虛假宣傳、服務價格虛高……盤點旅游消費那些“坑”

              來源:新消費日報 時間:2023-03-16 11:02:17

              今年春節以來,伴隨著大眾出游需求顯著釋放,旅游消費市場復蘇按下了“加速鍵”。但旅游市場快速升溫的同時,也暴露了大量的問題,旅游投訴大幅增長。

              近日,在315到來前夕,各地消協、消委會以及相關旅游企業也將旅游消費教育作為重點工作,幫助消費者在出游前有效了解相關產品及條款信息。

              某旅游企業負責人告訴新消費日報,目前,訂單退改難、產品體驗不佳、網紅地虛假宣傳、服務價格虛高等成為旅游投訴的重災區。


              (資料圖片)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現有旅游相關企業450萬余家。

              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約55.4萬余家,年度新增注冊企業增速達到14.04%;從地域分布來看,江蘇以42.6萬余家位列區域首位;廣東、貴州分列二、三位,分別擁有42.2萬余家以及35.6萬余家;從成立時間來看,52.16%的相關企業成立于1-5年內,成立于10年以上的相關企業占比11.38%。

              另據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從事旅游相關的業務企業中,5.67%的相關企業曾出現法律訴訟,8.58%的相關企業曾出現經營異常,2.14%的相關企業曾出現行政處罰。 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2022年旅游相關企業共產生7.49萬余條被法律訴訟信息。

              綜合來看,機票訂單退改、旅游產品價格、強制消費等是常見存在消費者投訴重災區。

              1、多位消費者表示,旅游目的地商家坑游客

              春節旅游迎來了前所未有高峰期,與此同時,旅游市場宰客套路又死灰復燃。1月25日,三亞公布了5起旅游市場典型違法案例,例如調換海鮮材料、未落實裸秤銷售、私改價格等,均是已被整肅多次的“經典”宰客套路。

              前不久,知名編劇李亞玲爆料稱,自己在海南陵水縣海鮮市場購買海鮮時遭遇了缺斤少兩,1.6斤的香螺只有1.07斤,3斤的花甲只有1.99斤。她在市場的公平秤上稱重時卻沒有問題,因此懷疑公平秤背后有貓膩疑。

              2月17日,廣東江門,電視劇《狂飆》取景地舊廠街市場有人拍照收費5元一次。市監局稱狂飆取景地收費系個人行為。

              3月11日,福建廈門,博主superB太發視頻稱,思明區一旅游景點海鮮加工店存在偷梁換柱、缺斤少兩。視頻顯示,商家端上餐桌的帝王蟹與選購的不是同一只,還有的商家秤不準。對此,思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鷺江市場監督管理所正在處理,無論如何都不能坑消費者。

              2、退改亂象:購票4分鐘退票扣90% 航司條款需留意

              用戶預訂機票的渠道包括航司官網及APP、旅游平臺官網及APP或是線下門店渠道。無論任何正規渠道的售票,機票退改規則均嚴格按照航司的政策執行,旅游平臺不加收任何手續費。

              實際上,不少消費者在機票退改中發現,有的訂單收取的費用較高、有的則較低。而這背后,其實是航司對于不同艙位、不同折扣票、不同退改時間制定的退改規則不同。

              廣東經濟科教頻道在2月報道了一起購票4分鐘后退票、扣除90%票價的案例。用戶因為購買了特價機票,的確退改條件更為苛刻,航司和購票平臺也均在詳情頁面對相關條款做了提示。消費者在購票前應當仔細了解,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另外,如因消費者自身原因無法出行的退改,也需要承擔相關退改費用。根據旅游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總體來看,機票價格越優惠,退改費用越嚴格。

              3、旅游被要求強制消費,不購買導游道德綁架賣慘

              2月6日,一網友稱參加廣西一旅行團時被強制購物,不達消費標準不給房卡。報道中提及,報名時工作人員雖然告知大家這是一個購物團,但未提到有最低消費標準。直到旅途第二天,導游才宣布每人必須消費滿400元,否則不給房卡。事后,導游表示,當時溝通時語氣不佳,并非故意不給房卡,第二天顧客已消費200元。

              2022年8月,山東濟南市的張女士一行3人向張家界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繳納1600元報名跟團旅行,旅行社又以自愿的名義收取了每人690元的景區交通費。在旅行途中,導游在大巴車上指責游客購物太少。有游客表示,當時導游看到她不買,就過來道德綁架賣慘。

              對此,相關律師答復旅游者有權自主選擇旅游產品和服務,有權拒絕旅游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旅行社及導游或領隊違反旅行社與旅游者的合同約定,擅自增加購物次數、延長停留時間的,需要向游客支付旅游費用總額10%的違約金。

              4、老年群體休閑游變購物游

              中消協公布了一批休閑旅游老年人被坑的案例。其中提到老年人由于受消費觀念和收入因素的影響,在選擇休閑旅游服務時往往偏向于選擇價格更低的項目。例如,一些旅行社和康養服務機構便以低價廣告、夸大宣傳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參與,但在實際消費中相關承諾會大打折扣。

              例如,以“低價游”“免費游”為“幌子”向老年人推銷商品,或變相“強制”老年人購買假冒偽劣或質次價高商品??叼B旅游服務夸大宣傳,將短期旅游度假與醫療體檢相結合,以低廉價格、星級服務、隨時入住等為賣點,夸大宣傳吸引老年人,實際無法兌現承諾。

              更有不具有旅游資質的公司組織旅游并向老年人推銷產品,宣稱消費者購買后保值、增值,負責高價回購,實際拒不履行承諾,不少老年人上當受騙。

              典型案例是,2022年6月25日,林先生的老伴參加了當地某艾灸館組織的赴安徽六安旅游活動,費用為每人130元。旅游回來后,老伴稱在外地某地方聽課后,店長帶頭買了石斛口服液,還讓每個老人都買。于是林先生老伴也花費4980元購買了3板石斛口服液,共180支。林先生發現口服液沒有廠家名稱,沒有包裝盒,要求退款。經安徽省消保委調查調解后,商家已向消費者退款。

              5、景區安全問題頻發

              央視315晚會曝光景區高空項目安全帶“不安全”,“三點式安全帶”或有脫落風險,其中,天津市九山頂自然風景區旅游服務有限公司、云南西游洞旅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被點名。

              天眼查顯示,天津市九山頂自然風景區旅游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王鳳安,注冊資本266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旅游管理服務;停車場服務;攝影服務等。

              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曾因未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被罰款15萬。此外,該公司還因經營的娛樂項目建成后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環評文件未依法報批,分別被罰款20萬、5.32萬元。

              而云南西游洞旅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法定代表人為楊學銀,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旅游景區開發;園區管理服務;商業綜合體管理服務等。

              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存在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糾紛,曾有游客在西游洞景區水簾洞出口外約2米左右被落石砸傷造成傷殘,景區被法院判決賠付傷者6萬余元。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