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旅游 > > 正文

              缺的不是能力,缺的是態度—航司自媒體運營攻略

              來源:環球旅訊 時間:2022-04-18 11:26:04

              朋友們,在缺席了一周以后,我又回來了,之所以缺席主要是“兩天一次核酸”讓大腦酸爽的有點麻木,另外就是上一篇文章《“存量市場”你準備好了嗎?》榨干了我,直接讓我在沙發上多癱了一周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和大家繼續聊民航。鑒于我剛剛恢復,這周我們就先不聊“生存系列”,想來一時半會這個話題應該都不會過時(ps:主要是我想偷懶)。既然今天的主旋律是輕松,那就聊聊在目前這個大環境下我們還能做些什么,比如說航司自媒體運營。

              我在17年到21年期間負責過一家航司的自媒體運營,其中包括:公眾號、直播、抖音等,從建號到百萬粉絲,即沒有第三方專業機構的代運營,年預算也不超過20萬,其中公眾號與抖音都是百萬以上的水平,雖然這個數據放在當今的社交媒體圈里算不上什么,但是對于民航業來講還算有點經驗,所以在當下這個沒啥航班的日子里,咱們聊聊怎樣做好一個航司的自媒體。

              說到自媒體,其實在這個時代早就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一個社交媒體的時代,不說那些洋氣的“新零售”,就說同屬旅游業的酒店、景點,都已經玩的風生水起,甚至有酒店都到了“元宇宙”階段了。但是對于民航而言,依舊是一個“半新不新”的領域,航司的自媒體運營遠遠趕不上航司員工們的自媒體運營,比如:那些美麗的空乘小姐姐。

              那不禁要問,這是為什么呢?是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抑或就是行業不適合?我個人覺得并不是,而是我們對于自媒體運營存在如下的誤區:

              誤區一:航司自媒體重點不在銷售,而在營銷。很多航司的朋友一說起自媒體就覺得沒用,為啥?因為不能直接轉化銷售,你看其他行業的產品,比如:美妝產品。頭部主播一場帶貨賣個口紅就能帶來幾百萬、幾千萬甚至是上億的收入,但從沒聽說帶貨賣機票賣了幾百萬(隨心飛除外)。這本身就是最大的一個誤區,航空服務本身就是高價、低頻、指向性強(目的地),服務本身就不太適應自媒體的銷售場景,這類場景中的產品一般都屬于低價、高頻的標準化產品,銷售鏈路也是電商銷售鏈路,并不適合機票銷售。所以如果航司將機票銷售作為自媒體運營的目的,本質上就是尋找新的“銷售渠道”,在當下那絕對是“緣木求魚”。當下的自媒體更適合的是做好營銷,當然,航司營銷本身就是一個一言難盡的話題,這里就不過多展開。

              誤區二:自媒體營銷的重點是用戶想看什么,不是我們想說什么。很多朋友都在抱怨,自家的“兩微一抖”公司投入少、漲粉難,其實我想說的是,在抱怨投入不足的情況下,不是沒有機會做好,而是我們的內容是用戶想看的嘛?舉個例子:國內航司大部分都有公眾號,大家不妨看看當頭條文章是公司“光榮大事記”的時候,點擊率有多少,掉粉有多少?而是優惠秒殺的時候,點擊率是多少,漲粉有多少?所以本質上,當我們把自媒體當成免費特供宣傳媒介的時候,最大的用戶就是變成了領導與老板,那不需要抱怨投入少,再多的投入也是無濟于事,因為你服務的對象從來不是旅客,而是“上面的人”。

              誤區三:好的內容從不是“偉光正”,而是洞悉人性的弱點。有的朋友又要說了,我們的內容就是對著用戶去的,但為啥還不行呢?是的,不是大事記了,但是還是官樣文章啊。在運營過程中,大部分人一定會被公司部分領導與部門要求注意“公司調性”,嗯,雖然什么是公司調性這個問題從來沒有人說得清楚。但是從我個人對這群人要求的總結來看,一般就是類似中央電視臺的發言內容與形式,而且絕對是20年前的中央電視臺,比如:我就遇到過不許發乘務小姐姐全身制服照的要求,因為露腿了。所以這種內容放在如今的互聯網社交圈里,除了感動自己,從來感動不了用戶,于是不花錢找“水軍”,那可憐的點擊率約等于部分領導與部門員工的總人數。不諱言的說,在互聯網的世界里面,最暢銷的內容一定是符合人性“弱點”,這里的“弱點”并不是一個貶義詞,包括對“低價”、“情緒化”、“簡單”“同情”等人性需求,這就是為啥有些頂級主播可以帶貨過億,因為便宜啊。我知道肯定有人要說“正能量”,但是誰說欣賞美麗就不算“正能量”了,那干嘛隔三差五的要評最美空乘呢?所以在不違反法律與道德的前提下,符合人性的需求,才是真正尊重我們的用戶。

              誤區四:不同的自媒體媒介,內容千篇一律。我最近去看了幾個國內大航司的抖音和B站,我發現居然視頻內容都是一樣的,不知道是他們的外包商偷懶,還是公司壓根沒提要求呢?不同的自媒體受眾完全不一樣,他們的需求也完全不一樣,比如:公眾號的粉絲需要的是出行服務與優惠內容;抖音的粉絲們更多需要的是輕娛樂化的內容;b站的粉絲適合一定航空知識等。簡單的總結一下,微信粉絲是核心消費用戶,抖音適合展露企業文化(員工)與目的地營銷,b站更適合科普。

              誤區五:漲粉靠的不只是內容,還有地推。既然說到自媒體運營,那必須了解自媒體的現在客觀環境,這早就不是流量充沛到隨意一篇爆火文章或者視頻就可以吸粉無數的年代,而是流量見底瘋狂內卷的紅海。那么千萬不要放棄作為航企的天然優勢,我們有一個相對較長的旅客服務接觸鏈條,在這種面對面的服務場景下,獲取流量是性價比最高的,成本幾乎為零。當年的阿里鐵軍,其實就是個可以借鑒的例子。

              以上幾點就是這幾年我在航司做自媒體運營的一些體會,總的來說,自媒體作為當今維護用戶關系、進行品牌營銷的重要手段,對于航司也是有重要價值的,而目前國內大部分航司在這方面并未入門,更多的還是亦步亦趨,所以潛力巨大。幾大誤區說白了,反映的不只是自媒體運營,更重要的是航司營銷是否真的是以“用戶為中心”,還是“以自己為中心”,正所謂: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So,對于我們,這從來都是態度問題,而不是一個能力問題。

              責任編輯:

              標簽: 投入不足 完全不一樣 中央電視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