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政策仍有發力空間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22-12-12 21:38:19

              近日,為沖刺年終業績,華潤置地深圳大區近期對即將入市的兩個樓盤做出承諾:至所有房源售罄之日,華潤置地承諾降價補差價。這是今年深圳首個宣布降價賠付的房企??梢哉f到了年底,房企花式促銷賣房頻出,不過,能夠喊出承諾降價補差價,也表明房企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這或意味著房地產市場下行空間有限,甚至會迎來反轉。

              前兩年,我們在房地產市場采取了降杠桿的政策。

              2021年1月1日起,央行和住房和住建部限制開發商融資,規定了“三條紅線”。1、排除預收后的資產負債率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 2、凈容負債率不得超過100%;3、現金短債比不小于一。 如三道紅線全部超過,房地產商無法再擴張負債;超過兩根,負債規模年增長速度不能超過5%; 超過一條,增長速度不能超過10%;全部沒有超過,不得超過15%。 融資規模被限制,使得不少房地產商,需要通過減價來提升市場銷售。


              (相關資料圖)

              同時,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居民對未來預期不好,自然也不敢加杠桿買房。所以過去一兩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下行明顯,還出現了爛尾樓現象。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該如何健康發展?

              針對新的情況,今年我們一方面并沒有放松“三條紅線”,但在需求端以及為企業解決流動性緊張以及保交樓等問題上,我們某些政策上也出現了調整。

              在需求端,9月末,央行、銀保監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三道政策連發,著眼于需求端的限貸松綁和交易減負,分別是關于階段性放寬部分城市首套房貸利率下限、下調首套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支持居民換購住房享受個稅退稅優惠。

              針對供給端,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即“金融16條”,提出支持開發貸款、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支持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等措施,加大對房地產企業流動性支持。同時,銀保監會、住建部、人民銀行聯合發布政策,支持優質房地產企業合理使用預售監管資金,防范化解房地產企業流動性風險。

              各金融機構迅速地落實了央行的指導性政策,11月,交通銀行(601328)、農業銀行(601288)、中國銀行(601988)、郵儲銀行、建設銀行(601939)、工商銀行(601398)等六大行陸續與房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授信額度超萬億。其中涉及的房企包括碧桂園、中海、華潤置地、萬科、龍湖、金地、美的置業、綠城等,除了央國企之外,其余大部分為示范性民營房企。

              在債券融資層面,交易商協會發布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額政策,并強調支持民營房地產企業。在房企股權融資方面,政策重啟股權融資,有利于優質房企獲取再融資和境外上市機會。不僅能改善房企資產負債表、補充流動資金,也有利于優質房企收并購出險房企或項目,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這些政策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某種程度上,這已經在房地產商的信心上表現出來了。

              這些政策調整背后,源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更好滿足人們的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但并不是鼓勵投機買房。

              1978年是全國人均居住面積是7.6㎡,城市人均居住面積是3.6㎡。到2020年,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詳細數據,中國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達到了41.76平方米,平均每戶住房間數為3.2間,平均每戶居住面積達到111.18平方米。

              看起來這個數據不錯,在全球來說都算好的。全球人均居住面積,美國排第一67㎡,前五分別是意大利43㎡,中國40.8㎡,荷蘭40.8㎡,德國39.4㎡,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進入全球第三,撇開美國,中國和第二名意大利也差不了多少。很多人由此得出結論,中國的房地產發展是充分的。

              但是,應該看到的是,這一數據是涵蓋了城鄉的。

              根據近年的數據,美國城市化率是82.06%;意大利城鎮化率為71%;2019年荷蘭城鎮化率為91.88%;德國城市化率是77.26%;而中國2021年城市化率是64.72%。所以,全球的居住面積,更大比例的是城市居住面積,而中國的是城鄉居住面積。

              在農村宅基地一般都很大,這拉高了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夸大了中國的房地產發展狀況,低估了人民對住房的需求。如果僅僅看城市,中國的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積為36.52平方米,排名就要下降很多。

              所以,我們的房地產市場還有較大發展空間。而我們的政策也仍有發力空間。展望未來,在消費端,或許還有更大的政策,比如可以考慮下調首付比例,有利于剛需入場;在限購方面,可取消“認房又認貸”,支持改善型需求,特別是將置換型改善二套房視為首套房,享受優惠的首付與利率。而不管是改善型還是剛需,下調利率都是有益的,目前的房貸利率還有較大下調空間。當前除部分城市放開首套房貸利率下限外,多數城市首套下限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20bp(基點,Basis Point),所有二套下限仍按LPR+60bp,即分別為4.1%、4.9%。

              作者/劉遠舉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 研究員

              編輯/岳彩周

              校對/柳寶慶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