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涉房貸款不良率上升,“風險總體可控”不是推責理由

              來源:譚浩俊微信號 時間:2022-05-09 11:18:59

              近期披露的上市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四大行房地產不良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均有所增加,中國工商銀行(601398)、中國農業銀行(601288)、中國銀行(601988)、中國建設銀行(601939)的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分別為4.79%、3.39%、5.05%、1.85%,分別較上年末上升2.47個、1.58個、0.37個和0.54個百分點。

              不良上升,是銀行貸款風險上升最直接、最令人擔憂的表現。特別是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不良率接近或超過5%,恐怕不是一件好事。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過去,一直扮演房地產貸款主角的建設銀行,反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只有1.85%,遠低于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難道是銀行經營業務放開、市場放開后,彼此的業務范圍進行了重新劃分、重新界定、重新分配了嗎?

              不錯,銀行業務放開后,各大行之間已經沒有了過去那種工商銀行主要負責工商企業信貸業務,農業銀行主要負責農村信貸業務,中國銀行主要負責外匯業務,建設銀行主要負責建設信貸的信貸業務區分,而是依據實際情況,各自按照經營需要,設點布局,辦理相關的金融業務。尤其在銀行業務全面放開的初期,各大銀行紛紛設立新的網點,一時間,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大小網點,加上各類股份制銀行、地方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相繼成立,更讓布局設點成為銀行競爭的主要手段。

              過度競爭的結果,也讓各大銀行面臨著相當一部分網點出現效益越來越差,經營難以為繼,繼而紛紛撤銷經營網點的現象,直到現在經營網點布局總體合理。但是,網點剛剛趨于合理,新的不合理現象又出現了,那就是信貸資金的投向。也就是說,銀行到底應當支持什么,重點向哪些銀行投放貸款。顯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房地產貸款出現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現象,說明銀行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對房地產業的貸款投放是出現了問題的,是很盲目和無序的。

              要知道,如果是實體經濟領域的不良垡率大幅上升,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外部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很多,通貨膨脹壓力很大,企業普遍面臨經營困難現象。但是,房地產行業不同,這些年來,中央一再強調,要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要嚴格控制房價無序上漲,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要因城放策,銀行要嚴格控制向房地產市場投放資金。即便撇開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加大房地產投資的那年,真正的調控也已經有十多年時間,但是,涉房貸款仍然不斷上升,且不只是給開發商發放貸款,給廣大居民也大量發放購房貸款,到底是為什么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央在出臺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尤其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時,也都明確要求,信貸資金投放必須重點向實體經濟領域傾斜,降準、降息等,大多也是定向降準和降息,可是,涉房貸款仍然是增長主角,以至于每次降準降息,房地產板塊都成為投資者追捧的熱點。那么,銀行為什么不按照中央要求和管理層部署,把重點放在支持實體經濟上,而要不遺余力地支持房地產、支持開發商呢?各大銀行房地產貸款不良率上升,難道都是正?,F象嗎?難道不該對此承擔責任嗎?

              以工商銀行為例,按照工商銀行公開披露的數據,該行全部貸款的不良率為1.42%,可是,房地產貸款的不良率卻達到了4.79%,高出全部貸款不良率3.37個百分點,這份“成績”可不小啊。房地產業貸款額則還有?7057.14?億元,占比6.5%。即便比上一年有明顯下降,比例仍然很高。更重要的,如果不是決策層和管理層適度放松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各大銀行的房地產不良貸款將達到多大數額呢?會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呢?

              我們說,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也應當予以支持。但是,絕不是無序支持、盲目支持,更不是躺在房地產身上做業績,躺在房地產身上賺快錢,躺在房地產身上拿高薪。房價上漲如此之快,開發企業負債如此之多,房地產市場風險如此之大,與銀行的亂作為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面對各大銀行出現的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大幅上升,監管機構應當依據情況,給予相關銀行問責處理。特別在中央明確“房住不炒”定位后,各大銀行仍然大量向房地產市場投放貸款,必須嚴厲追責,追究銀行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如果形成風險的,且損失額較大的,還要追究刑事責任。

              特別要提醒銀行的是,撥備充分,絕不是銀行風險防范工作做得好的表現,也不是簡單的“風險總體可控”。如果在房地產貸款方面,銀行稍稍謹慎一些,很多貸款就可以不予發放,風險也就可以大大降低。更重要的,實體經濟可以得到更多資金支持,從而為控制通貨膨脹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必須對房地產貸款問題進行全面剖析,找出問題根源,該追責的堅決追責,否則,銀行就不會真正對風險負責,不會對經營負責,不會對國家和人民利益負責。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譚浩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