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鋰鹽“賭局”下半場:透明成本下的供需博弈|全球快播

              來源:鈦媒體APP 時間:2023-06-01 17:06:45

              從最高60萬元/噸跌至最低18萬元/噸左右,再反彈到目前的30萬元/噸附近,電池級碳酸鋰近兩年的暴漲暴跌彌漫著些許投機的味道:在大漲和大跌的過程中極易受外部因素的擾動,一場拍賣、一個論壇觀點就會引發價格劇烈波動。

              回溯這急上急下的漲跌,每個鋰鹽從業者的心情,都如同過山車般,大起大落。而投機過程中的得失在相關上市公司財報中里也得到極致體現:13家上市公司去年凈利翻2倍以上,最高逾34倍;今年一季度,又有多家公司凈利降幅超50%。


              (相關資料圖)

              鈦媒體APP在走訪業內人士及相關企業得知,鋰礦賭局的上半場已結束,下半場,隨著擴產陸續兌現,拼規模、拼成本的洗牌已經開始。這意味著,注定會有一批企業退場或逐步退場,也必然會有一眾企業大浪淘沙,穿越周期。

              那下半場,誰能勝者為王?

              浮躁的心態和透明的成本

              “這兩年真切地體會到了冰火兩重天的感受?!痹阡圎}行業從業數年的王路(化名)原本在做鋰鹽經銷商的活兒,前年進到一家鋰鹽廠家當起了銷售。他回憶,自2021年鋰鹽價格上漲開始,他就肉眼可見的愈來愈忙,電池廠、貿易商的人圍著他轉,甚至有人直接把車開到其廠區門口,談妥直接拉貨走人。

              “但你也知道,去年11月開始價格急轉直下,越跌大家越不敢買,廠里也不斷壓減產量,我們也就閑下來了?!逼淇嘈?,今年春節可是過了個清閑年。

              而近段時間他又忙碌起來了,催發貨的、詢價的、第三方平臺邀請入駐的電話不斷,一改20多天前清閑的狀態。5月16日,王路在連續接了幾個電話后才終于有閑暇跟鈦媒體APP談及這兩年的感受:“市場情緒變化太快了,現在我們價格天天漲,目前報價已經超過30萬元/噸?!?/p>

              面對鋰價的急上急下,在業內人士看來是非理性狀態。但身處其中,總有人有意無意地推波助瀾,進一步影響市場心態。典型的如澳洲最大鋰礦商Pilbara的鋰精礦拍賣,不斷刷高的價格為鋰鹽供需錯配造勢;去年斯諾威瑕疵礦兩度拍賣引發的巨量關注,更是將鋰資源焦慮推上頂峰。

              當鋰價下跌時,每一點風吹草動也會成為加速下行的催化劑。2月時寧德時代(217.060, -2.94, -1.34%)鋰礦返利計劃被爆出,20萬元/噸的碳酸鋰結算價被認定為價格錨點,明顯為鋰價下行加快了速度;孚能科技(21.100, -0.09, -0.42%)(688567.SH)董事長王瑀在2023年百人會論壇上直言“碳酸鋰價格實際成本在3萬元/噸左右,今年價格還將快速下降,甚至降到10萬元/噸也不是不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心理預期。

              鋰價蹦極式波動,鋰鹽企業業績也跟隨急上急下,最新的財報體現得淋漓盡致。鈦媒體APP根據wind數據統計,刨除幾家未有鋰鹽貢獻收入或并表的企業外,13家鋰鹽上市公司2022年度業績均實現暴增。營收來看,除了吉翔股份(10.290, -0.10, -0.96%)外,其余12家增幅均實現翻倍以上,天齊鋰業(73.280, -0.64, -0.87%)甚至同比增長427.82%;歸母凈利潤增長更加強勁,13家公司增幅都在247%以上,天齊鋰業、吉翔股份、融捷股份(64.880, -2.01, -3.00%)增幅分別甚至超過10倍、26倍和34倍。

              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勁升勢頭戛然而止。13家公司中4家營收出現下滑,其中西藏礦業(32.050, -0.05, -0.16%)降幅達到74.48%;8家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且江特電機(11.900, -0.41, -3.33%)(維權)、西藏礦業、融捷股份、盛新鋰能(31.530, -0.24, -0.76%)的降幅均在五成以上。

              價格走出來,碳酸鋰沒有如王瑀預期的降至10萬元/噸以下,反而在4月末開始反彈,并重回30萬元/噸。

              上海鋼聯(32.720, 1.07, 3.38%)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曲音飛告訴鈦媒體APP,“本輪價格反彈一是因為當前鋰鹽廠對外出貨意愿較低,捂貨待漲情緒較濃,使得市場現貨流通緊俏,帶動價格一路走高;二是因為雖然需求尚未完全好轉,但在市場情緒的驅動之下,下游詢盤詢價增多,剛需訂單跟進較為及時,且部分廠家在恐漲心態下,有少量提前備貨行為,一定程度也拉漲了鋰價?!?/p>

              王路坦言,價格起來了,他們廠也沒大量發貨,大家都在有意無意地控制供給,且看且賣。

              華東某第三方大宗交易平臺的人士也向鈦媒體APP證實,近段時間整個鋰鹽產業鏈活躍度確實都起來了,鋰鹽廠和經銷商惜售,一線現貨單達成后也遲遲捂著不發貨。

              “去年11月份開始的下跌主要是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廠和正極材料廠等下游主動去庫存,經過5個月去庫存,這一波上漲即是下游主動補庫了?!比A安證券(4.860, -0.01, -0.21%)金屬新材料首席許勇其則給了鈦媒體APP更多的觀察視角,三月底四月初的時候,海外鋰鹽價格與國內價格倒掛,一度出現20萬/噸的差價,這肯定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加上2月份江西宜春環保檢查關閉了一些中小型企業,影響當地約2個月的供應。

              實際上,除了上述的理由外,業內談得最多的還是鋰鹽成本為鋰價兜底。鈦媒體APP根據12家披露鋰鹽產品收入、產量、銷量數據(樣本中去掉了7家未有業績貢獻的鋰鹽企業及未披露產銷量數據的企業),粗略計算出2022年鋰鹽企業的銷售均價和賬面成本:12家樣本公司鋰鹽產品的平均成本為12.44萬元/噸,較2021年10家樣本公司的平均成本4.47萬元/噸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具體而言,鹽湖股份(18.890, -0.04, -0.21%)、藏格礦業(22.660, -0.24, -1.05%)(維權)成本在3萬元/噸,當屬第一梯隊;永興材料(66.690, 0.99, 1.51%)、天齊鋰業成本在5-6萬元/噸左右,為第二梯隊;盛新鋰能、中礦資源(76.200, 2.26, 3.06%)、贛鋒鋰業(61.360, -0.19, -0.31%)成本在10-15萬元/噸水平,屬第三梯隊;江特電機、雅化集團(18.030, -0.30, -1.64%)、吉翔股份成本在17-27萬元水平,屬于第四梯隊。

              很明顯,在鋰鹽價格暴漲的2022年,無論是鹽湖提鋰還是礦石提鋰,原料自給率越高的企業,鋰鹽成本越低,這意味著相關企業在行業景氣時毛利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強。而從鋰精礦來源來看,鹽湖提鋰成本<鋰輝石提鋰<鋰云母提鋰。

              SMM 2023年第一季度電池級碳酸鋰成本數據也基本符合上述的規律:鹽湖提鋰單噸成本為4-5萬元,自有鋰輝石礦單噸成本約6萬元,自有鋰云母礦單噸成本約6-8萬元,外采鋰云母單噸成本約20-25萬元,外采鋰輝石單噸成本約30-32萬元(包括有海外礦山股權的頭部鋰鹽廠)。

              后市:

              寄予厚望的下游和即將失衡的供需

              不管過往如何波動,鋰鹽價格依然在滾動向前,考驗著產業鏈上所有的參與者。上海鋼聯數據顯示,5月26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30.2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均價29萬元/噸。

              鋰價無人能完美預測,但市場對鋰鹽后市的展望卻永不會停歇。鈦媒體APP綜合產業鏈上各路觀點,當鋰價反彈至當前位置,再向上的空間有限,出現去年那種五六十萬極端價格的可能性很小,但會否再次下跌,關鍵還得看供需,尤其是未來的需求情況。而這些供需的預測形成市場情緒,一定程度上又影響了鋰價的走向。

              “市場挺價情緒濃厚以及供應商惜售情緒升溫推動下,鋰價維持偏強運行?!痹谠S勇其看來,下游去庫存周期接近尾聲,5月行業排產數據環比穩步提升10%-20%,預期6月行業排產數據有望繼續改善,需求向好預期強化。鋰價維持在30-40萬元/噸區間是整個產業鏈都比較能接受的價格,40萬元再往上的話下游需求就會受到比較大的沖擊。

              且綜合各上市鋰鹽企業近期在公開平臺的表態,無論是希冀還是主動“唱好”行業,傳遞出的也均是對行業前景的看好。天齊鋰業就向鈦媒體APP表示:“總的來說,盡管鋰價存在周期性的波動,但下游終端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未來的高成長預期、有關政策的傾斜是客觀存在且可合理預期的,因此從中長期來看,公司認為鋰行業基本面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向好?!?/p>

              藏格礦業董秘李瑞雪亦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景氣態勢決定了碳酸鋰價格會逐步回歸合理,作為鹽湖提鋰龍頭企業,仍舊在加大開發力度,增強鋰資源自給率?!?/p>

              所以,說到底,鋰鹽價格的走向依然是供需的博弈。

              多數人相信新能源的長遠未來,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長盛不衰,所以始終認為近期鋰價的急跌和反彈都只是周期內短暫的波動,2月和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的同比、環比增長又給了他們更多的“底氣”。

              惠譽預計,今年中國新能源(4.280, 0.05, 1.18%)汽車增長將超過30%。長安汽車(11.980, -0.28, -2.28%)近日在回復投資者時表示:“新能源全行業滲透率將持續提高,2025年滲透率預計將達到50%左右,2030年滲透率預計將達75%。”

              在鋰鹽價格的飆升過程中,鋰鹽企業的擴產一直在進行中,即便是此前一波極速下行后,仍有不少鋰鹽上市公司官宣擴產動作。以天齊鋰業為例,5月13日就剛剛公告擬投資不超過20億元建設3萬噸/年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

              但鈦媒體APP梳理發現,從各項目給出的建成投產時間來看,幾乎都將在今年、明年甚至后年完成。

              集中擴產會否產能過剩?

              “頭部企業擴產很好理解,都想趁著好過時擴大規模,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且誰投產的速度快,誰就能獲取最大的邊際價值?!睘槟痴龢O材料上市公司尋找上游礦源的李明(化名)向鈦媒體APP表示,尤其是擁礦在手的鋰鹽企業,無論鋰價如何變動,它們都持有更大的容錯空間,擴產是本能,也是穿越周期的“本事”。

              如是所言,憑借手上鋰礦資源在此輪景氣周期中異軍突起的天齊鋰業就在回復鈦媒體APP關于擴產的問題時直言:“目前公司主營產品包括鋰精礦和鋰化工產品,其中鋰精礦產能可以支持鋰化工產品產能的進一步擴張,有利于進一步公司加強公司上下游的匹配程度。本項目建成后可以提升公司現有的氫氧化鋰產能,實現主導產品和利潤來源多元化,有利于公司進入國際主流鋰電池材料供應鏈?!?/p>

              許勇其則告訴鈦媒體APP:“其實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的產能一直是偏寬松的,且中游冶煉的擴產彈性比較大,更重要的還是要考慮上游鋰礦/鹽湖的擴產情況?!痹谄淇磥?,上游鋰礦/鹽湖的擴產周期比較長,且受到一定的技術發展的約束,加之“雙碳”背景下,預測碳酸鋰每年的復合增速不低于40%,所以不用擔心當前的集中擴產。

              然而擴產的必然結果是,行業集中度會提升?!斑@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它們可以跟海外的礦企去爭奪定價權?!痹S勇其表示。

              但時間拉長來看,供給必然會大幅增加。據高工鋰電數據,根據對全球112座鋰礦山/鹽湖的統計追蹤,從礦源地來看,2022年全球在產的鋰礦/鹽湖共有39座,有效產能為80.7LCE萬噸,產能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中國和南美,三個國家或地區的總產能占全球的比例達到了98%。從增長情況來看,2022年全球鋰礦有效產能同比增長47%,其中南美洲的增量最大,達到9.2LCE萬噸,澳大利亞和中國分別為8.5和7.4LCE萬噸。到2025年,預計全球運營礦山將達到82座,總產能將達到261.5LCE萬噸,相較2022年增長超2倍。但在2025年,鋰資源供給為240.6LCE萬噸,電池產量需求為202.8LCE萬噸。2023年,鋰資源供給116.7LCE萬噸,電池產量需求為109.1LCE萬噸,供給超過需求。

              誰會出局?

              當然,若鋰價下行,擴產項目的進度必然會受到影響。

              一位不愿具名的鋰鹽企業副總告訴鈦媒體APP,“只要當前價格還能維持利潤,已經規劃的產能就還會推進甚至加快建設。若鋰價跌至盈虧線下,就難說了,資本豐厚的企業還能扛,更多的企業可能就要再考量投入產出比了?!?/p>

              天華新能(33.980, -0.35, -1.02%)在可研報告中將鋰鹽價格下跌對項目效益的影響也算得很清楚:在不考慮原材料鋰精礦價格變動的情況下,當氫氧化鋰單價下跌26.59%至6.50萬元/噸時,天華時代鋰能6萬噸/年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凈利率為0%;當氫氧化鋰單價下跌36.17%至5.65萬元/噸時,該項目毛利率為0%。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7月以來,鋰礦指數(884785.WI)跌幅已經超過40%,即便是在2022年11月鋰鹽價格一度逼近60萬元/噸時也未有明顯起色,近期的反彈也只是帶來鋰鹽股短暫的脈沖。這意味著,無論新能源行業前景如何蓬勃,市場邏輯似已認定當時已是周期頂部。

              誰會在后市的博弈中勝出?

              一季報業績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業“成本比拼”后的分化:隨著鋰價快速下行,自有礦山/鹽湖的公司抗風險能力更強,外購原料再加工(尤其是進口原料)的企業風險敞口則更大。

              舉例而言,江特電機、融捷股份、雅化集團等靠外購原料進行鋰鹽生產的公司,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下降幅度明顯更大,而天齊鋰業、中礦資源、永興材料、藏格礦業等原料自給率高的企業盈利水平同比還有增長。

              中礦資源一季度在原料自給率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營收、凈利潤的雙雙逆市增長,有比較典型的參考意義。2023Q1,中礦資源實現營收20.7億元,同比增長12.13%;歸母凈利潤10.96億元,同比增長41.41%,盈利增速僅次于天齊鋰業。

              一季報顯示,中礦資源Q1營業成本為5.8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6.12%。公司解釋,“主要是自有礦生產產品比例加大使得成本下降?!?/p>

              而中礦資源的鋰礦和鋰鹽仍在擴產之中。公司在最新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擴產項目在2023年陸續建成投產后,將擁有鋰輝石精礦產能30萬噸/年、化學級透鋰長石精礦產能30萬噸/年或技術級透鋰長石精礦產能15萬噸/年,“形成資源端產能與冶煉端產能的高度匹配,實現公司鋰電業務原料100%自給率的目標?!?/p>

              上市公司在鋰價下行時出現明顯分化,遑論諸多未上市的鋰鹽企業。在萬創投行研究院院長段志強看來,鋰價周期循環之下,行業洗牌已經到來。去年趕在熱潮下進軍的小企業,正面臨成本管控挑戰,而歷經浮沉的老牌企業則有望憑借過去的收益與經驗大浪淘金。

              天華新能的可研報告同樣將成本對鋰鹽生產的重要性攤開在市場面前。

              “價格極速下行時,一些靠外采鋰礦生產鋰鹽的企業出現成本價格倒掛,減產或停產很正常?!崩蠲饕喔嬖V鈦媒體APP,畢竟從鋰精礦進口到產出鋰鹽銷售出去需要時間,兩頭虧損帶來的損失大過停產的損失。

              舉例而言,3月17日,普氏能源咨詢鋰精礦(SC6)評估價格為4850美元/噸。按照8噸鋰精礦生產1噸電池級碳酸鋰計算,僅進口精礦的成本就超過了26萬元/噸,加上關稅、運費等,成本還將往上走。而3月17日國內電碳均價32.50萬元/噸(上海鋼聯數據),到3月底已經跌破25萬元/噸。很明顯,即便外購礦是長協價,略低于上面的價格,外購礦生產鋰鹽的企業都難賺錢甚至虧錢。

              長期浸淫在鋰鹽行業的人明顯更能體味“周期”的殺傷力。王路向鈦媒體APP表示,回望上一輪2018年至2020年中的鋰鹽熊市,價格從15萬元/噸跌至最低4萬元/噸,行業出清的順序基本是外購鋰礦加工企業-鋰礦自給率低企業-鹽湖企業進行,與成本呈負相關關系。這一輪的暴跌中,鋰鹽廠受影響的程度其實也難逃這一規律。

              “好在鋰鹽價格止跌回升了,不少公司又活過來了。”但李明稱,價格快速波動對這些企業不太友好,現在它們也更謹慎了。

              發布人: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鋰鹽】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