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疊片短刀VS大圓柱:特斯拉宏圖背后的電池“競賽”

              來源: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時間:2023-03-09 17:16:43

              圖片蜂巢能源

              疊片短刀、46大圓柱電池,正基于品質、效率、安全和成本爭奇斗艷,共同助力鋰電大規模制造時代到來。


              【資料圖】

              日前,特斯拉在《宏圖(第三篇章)》活動中表示,地球要走向完全可持續能源之路需要240TWh電池,且大規模發展電動汽車是其中關鍵一環,特斯拉的目標是2030年實現年產2000萬輛汽車。

              特斯拉認為,電動汽車要大規模制造就需要做到極致效率、極致降本以及極致規模。例如,特斯拉表示將繼續減少車身零部件數量,把車身分解為幾個部分,并采用一體化壓鑄技術。其中,電池將是底盤的一部分,將座椅放在底盤上是比較合理的方式,也就是CTC技術。

              高度標準化的4680大圓柱電池,是特斯拉基于CTC整車集成在電池方面的創新,同時該電池在制造效率、能量密度、極致安全和降本方面的優勢,引發全球整車和電池廠高度關注,被認為具備與方形電池分庭抗禮,是中高端電動車型終極路線之一。

              而從全球來看,除了特斯拉極致探索的大圓柱電池,包括寧德時代、蜂巢能源、比亞迪、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等電池企業,在追求極致效率、極致降本和極限性能上,也是一往無前,成果豐碩。事實上,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在鋰電池材料、結構、工藝、裝備領域的創新此起彼伏,無論是在創新的數量還是質量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鋰電池技術創新最大的策源地和技術風向引領者。

              作為新的技術路線,大圓柱電池無疑是電池領域的“當紅炸子雞”,尤其是其兼顧了化學體系創新與結構創新兩方面的需求,被認為是中高端新能源動力技術路線理想解決方案之一。

              但就主流的方形電池來看,其技術迭代同樣可圈可點。數據上來看,2022年中國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302.3GWh,其中方形電池裝機273.9GWh,占比90.6%,方形電池依然是行業主流路線,而且長期處于絕對主導地位。事實上,基于電池形態的創新上,方形電池技術迭代、工藝創新、降本方案和效率追求依然是電池廠商和整車的主導方向。如去年亮相的麒麟電池、龍鱗甲電池、CTB電池、問頂電池等創新產品均基于方形電池,足可見方形電池的迭代創新密度更高,背后是方形電池在動儲領域的應用規模和技術趨勢所決定的。

              極限性能:長薄化大容量電池成方形電芯趨勢

              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的發展愈發成熟,大容量、高安全、長壽命、低成本的大電芯逐漸成為趨勢,方形電池縮小了電芯的縫隙,在提升安全、能量密度和電池容量方面有優勢。目前國內主流車企,以及大眾、福特、現代、豐田等海外車企均主要采用方形電芯封裝。

              基于應用端大電芯需求,刀片化電芯逐漸成為趨勢。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表示,蜂巢能源已重點布局電動全域短刀化,涵蓋從L300-L600的全尺寸短刀電池產品,覆蓋從無鈷、三元到磷酸鐵鋰全域化學體系。蜂巢能源的目標是,未來將短刀電池打造成為最具競爭力的代表性產品。

              對于為何開發短刀,蜂巢能源給出的思路是:基于電芯性能發揮、尺寸兼容性、規?;圃煲蟮榷鄠€維度的綜合考量結果。

              從電芯性能的發揮上來看,L600短刀磷酸鐵鋰電芯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表現上都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電芯能量密度達到185Wh/kg,另外其兩側出極柱的電芯設計,可支持pack環節采用上下雙水冷技術,實現2C~4C快充性能,滿足800V高壓電氣架構高端車型應用,同時與CTC全新技術具有更好匹配性。

              在兼容性方面,L600短刀片磷酸鐵鋰電芯長薄化設計,突顯疊片工藝電池優異性能,支持切換590標準模組,實現串并聯方案靈活變化,以高標準化、靈活性的特點可最大化降低電池包的設計難度,實現A00-D級車型的全覆蓋。

              安全性能方面,短刀電芯通過尺寸優化設計,長度增加,厚度減薄,在散熱、膨脹、能量密度上更具優勢,同時本身還可以作為結構件,增強電池系統結構強度。

              除了蜂巢能源,近兩年弗迪電池、億緯鋰能、中創新航、欣旺達等企業的方形電池也普遍長薄化。

              極致效率:效率提升推動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業內預測,今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達到900萬輛,疊加儲能市場爆發式增長,鋰電池需求將保持高增長態勢,迫切需求鋰電高效率、大制造的到來。

              46系列大圓柱電池之所以受到業界普遍關注,原因之一是其制造效率較現有電池產線可以提升30%,制造成本優勢明顯,契合鋰電大規模制造時代需求。

              方形電池方面,長薄刀片電芯+高速疊片工藝正成為方形電池發展的主流趨勢,但前期囿于疊片效率較低,長薄電芯的高成本一直是業界一大難題。

              去年12月,蜂巢能源在其電池日上對外發布了“飛疊技術”。該技術使得方形電池疊片效率達到0.125s/片,較2019年第一代疊片電池0.6秒/片的效率提升了3倍。同時,在效率翻倍提升的同時,設備占地面積減少了45%,實現效率極致提升和大幅降本。

              據悉,第三代“飛疊”技術還集成了極片放卷、裁切、熱壓功能、疊片 CCD 在線監測、HI-POT在線監測,實現單片不良全檢。在一致性方面,采用創新壓刀結構,疊片對齊精度提升,制造良率有了明顯改善。

              蜂巢能源用了3年的時間,將疊片的核心壁壘攻克,破解了長薄電芯的成本痛點,也得以讓大容量長薄電芯的多種優勢得以在更大層面普及應用。

              基于對極致效率的追求,蜂巢能源已經開始開發效率更高的下一代疊片設備。

              作為重資產投入產業,制造效率的大幅提升無疑會大幅攤薄產品成本,同時也可更好滿足TWh時代的電池需求。蜂巢能源在長薄電芯疊片工藝上的突破,無疑將掀開方形電芯的更大市場藍圖。

              從整車視角來看,提升電池系統體積利用率,可以在同等電池包情況下裝載更多電量,是提升整車續航的有效路徑;同時結構件的優化,也是動力電池包成本下降的重要路徑之一。

              大圓柱方面,特斯拉基于4680電池的系統體積利用率已經做到63%。方形電池方面,基于系統層面的創新,去年5月,比亞迪發布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將電池包上蓋與傳統結構的車身底板集成,構成上蓋、刀片電池、托盤的整車三明治結構,系統體積利用率提升至66%;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采用CTP 3.0技術,將系統體積利用率提升到72%;去年12月,蜂巢能源推出的龍鱗甲電池,創新采用了底部防爆閥和熱電分離設計,其系統體積成組效率更是大幅提升至76%。

              得益于76%的高體積成組效率,同等電池包下,采用磷酸鐵鋰電芯的龍鱗甲電池系統,續航超過800公里;采用高錳鐵鎳電芯續航超過900公里;采用高鎳三元電芯續航則超過1000公里。

              另外,在材料層面,蜂巢能源自主研發的層狀無鈷材料已實現量產,通過電化學體系優化和疊片設計,有效地提高了電池性能;研發的“高錳鐵鎳”電池,能量密度比磷酸鐵鋰更高,且成本可控。

              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地球要走向完全可持續能源之路,大規模增加電動汽車的產量是有必要的,特斯拉的目標是2030年實現年產2000萬輛新車。當前,中國新車中電動汽車滲透率僅有30%,海外市場這一數據更低,動力電池市場空間巨大,疊加儲能市場需求,鋰電池需求將數倍于當下,這就要求電池廠商持續加大技術創新能力,在制造效率、電池品質、產線良率、降本和安全等維度持續探索。唯有具備扎實技術創新、產品設計、工藝迭代、降本能力的企業,在全球鋰電產業新發展格局中站穩腳跟。

              發布人: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特斯拉】【磷酸鐵鋰】【電動汽車】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