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每日視訊:2023年儲能產業“擴產潮”四大趨勢

              來源:高工鋰電 時間:2023-02-20 18:13:02

              2023開年以來,儲能行業迎來新一輪擴產高峰,擴產企業中,電池企業和儲能系統集成企業占比最多。

              儲能產業持續火爆,企業擴產如火如荼。

              2023開年以來,儲能行業迎來新一輪擴產高峰,產業鏈上下游近二十家企業宣布最新儲能項目建設規劃。同時,2022年落地開工的多項儲能產線建設項目,有望在一季度陸續迎來投產,貫穿2022全年的電芯供應緊張局面有望得到緩解。


              (資料圖)

              擴產企業中,電池企業和儲能系統集成企業占比最多。

              · 儲能系統集成:時代星云、中能裝備葛洲壩裝備公司、銀泰新能源、卓陽集團、中國電力、寧波雙一力;

              · 儲能電池:億緯鋰能、中創新航、盛虹集團、雄韜股份(鋰電+鈉電)、上海電氣儲能(液流)、吉電能谷儲能(鉛炭);

              · 電芯及系統集成:巨灣技研、贛鋒鋰業、蘭鈞新能源;

              · 其他:智光電氣(PCS)、湖南博盛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綜合材料)。

              以下是高工儲能整理的儲能企業擴產項目動態(部分):

              擴投產項目中,2023年以來的擴產規模均為GWh級別,億緯鋰能、盛虹集團、中創新航、雄韜股份、贛鋒鋰業、卓陽能源、庫博能源等加速儲能賽道競速。其中,億緯鋰能與盛虹集團的超級電池工廠規劃最受“矚目”。

              2月1日,億緯鋰能六、七、八、九區工廠投產,動力儲能電池產能共計73GWh;1月18日,億緯鋰能公告稱,擬分別與湖北荊門、云南曲靖簽訂6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線及輔助設施項目、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

              1月31日,盛虹集團60GWh儲能電池超級工廠和新能源電池研究院項目簽約江蘇張家港,計劃總投資306億。

              從儲能企業擴產及投建規劃來看,高工儲能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

              一、動力電池企業加碼儲能領域。儲能作為獨立于動力電池外的超級賽道已經得到行業普遍認可,儲能專用電池的需求催動企業部署儲能專用電池產線,并針對電力儲能大容量專用化電芯進行擴產。當前,儲能市場正處于群雄逐鹿階段,從產能規劃上看,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瑞浦蘭鈞、巨灣技研等動力電池企業正積極推進儲能領域產能落地。

              二、關聯性企業加速跨界儲能,并積極推進產能布局。大化工企業盛虹集團、光伏企業東方日升均押寶儲能,并宣布相關產能建設規劃,其所在的產業都與儲能產業密切關聯。東方日升控股子公司寧波雙一力將在寧海建設10GWh高效新型儲能系統集成技術研發與制造項目。

              動力電池產業格局分明,頭部企業在產能、技術、產品、市場方面優勢愈發顯著,而儲能市場處于發展初期,產業格局未定,正處于快速洗牌階段。日前,上市公司珈偉新能已宣布放棄鋰電、專注光伏,跨界者如何構建行業競爭優勢,高工儲能將持續關注。(【閱讀原文】高工儲能 | 四類企業入局 擁抱儲能“盛宴”)

              三、鋰電池為主導,鈉電池、液流電池等技術路線加速產業化進程。從擴投產項目來看,仍以儲能電池和儲能系統為主,且以鋰離子電池居多。

              不過,鈉電池、液流電池和飛輪儲能等新型儲能技術的產業化也在加速產業化進程。其中,緯景儲能、上海電氣儲能宣布液流電池項目規劃,雄韜股份15GWh鋰電和10GWh鈉電產業園項目簽約湖北荊門。

              四、央企產能落地,業務由下游向上游延伸。1月8日,中國能建旗下的中能裝備葛洲壩裝備公司張掖市甘州區2000MWh電化學儲能生產項目正式投產。以中國能建、中國電力、上海電氣儲能為代表的下游需求側正在電化學儲能、長時儲能領域全面發力,儲能市場風云將變。

              高工儲能認為,一方面,現階段快速建立產能將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在儲能市場快速卡位;另一方面,歐美澳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儲能市場快速增長,亞非拉等欠發達地區儲能市場需求的開發,將進一步激發產業擴產熱情。

              儲能系統集成方面,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調研顯示,2022年全球儲能市場延續2021年的高速增長態勢,歐美、中國等主要市場多點開花,拉動儲能系統集成訂單規模同比快速上升。國內頭部系統集成商企業訂單量同比增長1~10倍,訂單生產排至2023年Q1。

              儲能集成系統處于競爭初期,差異化競爭格局初顯。目前儲能系統頭部廠商排名變化較大,競爭格局處于演變重塑期,預計技術領先、客戶資源豐富、供應鏈整合能力強的企業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高。

              產能適配市場才能促使產業良性發展,儲能電池方面,大幅擴產引發行業過剩隱憂。

              2022年以來,儲能電池項目簽約、融資、開工和投產消息不斷。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儲能電池相關擴產項目(部分涉及動力儲能一體化產能)已達26個,投資額合計超過3000億元,產能達820GWh。

              而在需求層面,GGII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儲能鋰電池全年出貨量達到130GWh,同比增長170.8%。

              湖南裕能招股書中提到,得益于中美大儲和歐洲戶儲的爆發,預計23/25年全球儲能容量需求分別為147/449GWh,23年同增106%,22-25年CAGR為84%,考慮到庫存,預計23/25年全球儲能實際需求分別為255/709GWh,23年同增103%,22-25年CAGR為78%。

              對比看來,儲能鋰電池現階段大幅擴產,或將加劇未來市場風險,一旦下游儲能市場裝機需求不及預期,過剩風險可能較大。

              不過,產線建設本身的達產率在60%~80%,且產能釋放具有階段性,以及部分庫存需求,儲能企業可根據市場競爭情況調整甚至取消自身產能建設規劃。長遠來看,儲能產業將在需求與產能的博弈中,找到自身的平衡

              發布人: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
              責任編輯:

              標簽: 系統集成 億緯鋰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