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今日熱搜:群雄逐鹿,瘋狂鋰電

              來源:英才雜志 時間:2022-11-22 16:00:44

              隨著11月的加息落地,未來加息時間表及趨勢已逐漸在市場預期之內,周四美國CPI數據出爐,這使得市場悲觀的預期逐漸減弱,外部經濟環境的趨穩使得強勢美元對A股的影響逐漸降低。就目前來看,國內疫情影響因素依然存在,近兩天醫療板塊逆勢走強就是映射,尤其是市場對未來國內對疫情的態度將是短期極其重要的“X”因素。

              不過,目前A股市場除了新冠藥物等題材較活躍外,新能源依然是核心主線,特別是鋰電板塊,目前的局勢就是全球各國都在“鋰礦”資源方面明爭暗斗,甚至動用“行政手段”,近期加拿大政府就曾以“國家安全”為由,命令部分外國投資者撤出對加拿大關鍵礦物公司的投資。受到消息面影響,當天中礦資源(002738.SZ)、盛新鋰能(002240.SZ)、藏格礦業(000408.SZ)三家A股上市公司大跌,中礦資源幾近跌停,當天收跌7.82%。

              01群雄逐“鋰”


              【資料圖】

              目前鋰電產業鏈普遍觀點就是“板塊的成長確定性強,下游需求和整體行業格局非常穩定”。鋰電板塊的上游資源端,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隨著需求高位不降反漲,正在沖擊60萬元/噸的新高;面對狂漲的鋰價,中下游鋰電池及電動車廠商則在成本大漲中如火如荼的擴產。

              據統計,2022年以來,A股70余家鋰電池產業鏈上下游的上市公司,已有超20家公司通過IPO、定增、發行可轉債等資本市場融資方式募集資金,而且大多計劃用于擴產,合計募資金額超900億元。

              二級市場如此,一級市場也沒閑著,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共有超過100家新能源相關企業獲得融資,其中鋰電池相關企業比例在40%以上,披露融資總金額合計超400億元。

              A股頭部的幾家鋰電池企業以寧德時代(300750.SZ)為首,以及億緯鋰能(300014.SH)、欣旺達(300207.SH)、中創新航(03931.HK)等計劃投資項目包含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基本以橫向技術擴張為主,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鐵鋰電池、圓柱型鋰電池、半固態鋰電池、大功率固態鋰電池;不僅如此,產業鏈中游各細分領域也不甘示弱,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龍頭杉杉股份(600884.SH)、主營電解液勝華新材(603026.SH)、鹽湖提鋰龍頭鹽湖股份(000792.SZ)、銅箔龍頭華正新材(603186.SH)等也都公告將進一步擴大產能。

              據統計,2022年以來,僅在鋰電池生產制造領域,新公布的投資擴產項目就多達84個,其中有69個公布投資金額,總金額超8427億元,平均單個項目投資額超122億元;公布年產能的項目有68個,總產能約2038GWh。在已公布投資額的69個項目中,投資額均超10億元。其中,百億級投資額項目多達38個,占比過半。在已公布年產能68個項目中,62個項目產能超10GWh。(數據來源,我的電池網)

              也正是中下游頂著成本壓力大肆擴產,強力支撐了上游的碳酸鋰價格,互相形成了供需的價格反饋。如此大陣仗的擴產可見鋰電板塊依舊火爆,各大廠商群雄逐鹿,爭先搶占未來的動力電池市場。

              02上游賺的盆滿,中游苦不堪言,下游競爭加劇

              今年新能源相關的資源類上市公司都賺得盆滿缽滿,光伏產業鏈的上游硅料,以及電動車板塊上游的能源金屬鋰及碳酸鋰,三季度業績都相當優秀。

              鋰礦千億寡頭贛鋒鋰業(002460.SZ)與天齊鋰業(002466.SZ)三季度營收增長分別增長300%和500%。

              天齊鋰業今年三個季度賺的超過之前的三年的總和,歸母凈利潤更加恐怖,2019-2020年天齊鋰業還處于深度虧損,在“披星戴帽”的邊緣,隨著2021年鋰礦起勢當年直接轉虧為盈,今年三季度更是拿下行業凈利冠軍,三季度歸母凈利高達159.81億,同比增長2916%。

              從毛利率變化來看,正是碳酸鋰價格的暴漲,使得鋰電板塊上游毛利率持續創新高,天齊鋰業目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已經超過85%,大有趕超貴州茅臺的盈利能力的趨勢了。

              然而,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使得中游電池廠商進退兩難,一邊需要承受上游帶來的原材料成本暴漲的壓力,下游還要滿足終端電動車企業的需求,含著淚融資擴產,好在并不像光伏產業鏈中游電池廠商那樣慘,毛利率和凈利率尚且維持兩位數,但持續下滑也是真實存在的。

              即使是行業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也無法避免,寧德的毛利率已經連續第四年下滑,從2018年的32.79%,下滑至今年三季度的18.95%。(派能科技毛利率逆勢上漲推測主要系人民幣貶值利好出產品出口,派能科技市場主要以海外市場為主,歐洲占比較高。)

              下游成本壓力相當大,看上去目前尚可維持,但整車廠商的盈利能力確實堪憂。11月10日,在蔚來汽車(09866.HK)三季度財報電話上,創始人李斌表示:“如果碳酸鋰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對公司的毛利率會產生直接影響。根據測算,碳酸鋰價格每上漲10萬元,將給公司毛利率帶來約2個百分點的影響。”

              看上去,10萬元/噸的成本漲幅影響公司2%的毛利率,還算可以,但實際上對凈利率的影響卻相當大,畢竟凈利潤才是公司真正賺的錢,有可能回到公司經營性現金流中。

              蔚來的毛利率整體浮動不大,2021年基本維持在19%左右,但今年一季度開始確實有所下滑。而且成本壓力下,虧損也會進一步擴大,背后存在很大的風險。其實蔚來僅僅是電動整車商現狀的代表之一。相比之下,比亞迪(002594.SZ)憑借資金實力向最上游的鋰礦拓展,才勉強保住了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不被吞噬。

              為何上游如此漲價,中下游還要拼命擴產?

              從需求端來看,目前我國整車銷量增速可以達到165.1%,其中純電動為主力軍,占80%以上。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電動汽車銷量持續上漲,行業進入高景氣度水平,也正是2020年下半年開始,碳酸鋰價格隨著終端需求暴增而進入上漲通道。2021年整車同比增速達165.1%,銷售高增速在今年依舊延續,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110%,達456.7萬輛,預計全年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超過預期的500萬輛,繼續創歷史新高。

              在下游終端如此旺盛的需求推動下,車企紛紛融資擴產搶占市場,不得不說,由于電動車壁壘較底,導致大量新進入者沖入市場,競爭加劇,各種“噱頭”的電動車相繼而生,終端擴產必然帶動中游動力電池等擴產以滿足下游需求,高漲的需求進而再刺激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在下游終端需求高增長的時候,短期碳酸鋰價格很難回歸理性。

              但長期來看,資源類、制造業必然會逃不過周期影響,盛極必衰并非聳人聽聞。目前看終端電動車已經出現同質化競爭的趨勢,接下來價格戰或許不可避免,而上市公司賺錢盈利才是投資者最核心的關注點甚至最后的底線,產業鏈一體化或是電動整車企的終極。

              發布人: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新能源】【動力電池】【電動汽車】
              責任編輯:

              標簽: 天齊鋰業 上市公司 群雄逐鹿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