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融余額創新高不等于市場風險創新高:需要結合市場多方面因素綜合判斷
近日,市場的目光被融資融券的數據所吸引。根據滬深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 截至2021年6月1日,滬深兩市兩融余額達到17349.11億元,這一數據創下2015年7月6日以后,近6年新高。隨后兩個交易日,兩融余額仍高達17325億元、17320億元,站在17300億元之上。
兩融余額創近6年新高,這一數據很容易讓股齡稍長一些的投資者聯想到市場的投資風險。畢竟對于這些投資者來說,2015年股市瘋牛所帶來的教訓是深刻的。當時的牛市行情就是“杠桿牛市”,不僅有大量的場外配資涌向市場,同時場內的兩融金額也大幅增加,于當年6月12日達到2.27億元的歷史峰值。而之后,當年的牛市行情開始調頭下跌,并最終演變成為暴跌走勢。也正因如此,兩融余額成了市場的一個預警指標,兩融余額創新高,市場的投資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把兩融余額作為市場的一個預警指標來使用,這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但也不能簡單使用,過于絕對化,認為兩融余額創新高就意味著市場風險創新高。雖然這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這種聯系也并非那么簡單直接。
2015年的行情之所以在兩融余額達到歷史峰值后出現下跌甚至是暴跌的走勢,是有其特定原因的。當時的行情之所以被稱為“杠桿牛”,除了有融資融券業務的助推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場外配資,而且場外配資的杠桿很高,3倍、5倍的杠桿是保守的,7倍、8倍都很正常,有的配資杠桿是在10倍以上。
這種高杠桿極大地放大了市場的投資風險,也正是針對這種高杠桿的場外配資,所以當時管理層對這種高杠桿的場外配資加強了監管與打擊的力度。而這些場外高杠桿配資的撤離,加劇了當時市場動蕩的局面。因此,當時的市場風險并非都是因為兩融業務造成的。當時股市下跌的罪魁禍首并非是兩融余額達到歷史峰值。所以,投資者不應該簡單地把兩融余額創新高與市場風險創新高等同起來。
其實,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兩融余額創新高是一種正?,F象,而且也會成為一種常態。相反,不創新高才是不正常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場的規模是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兩融余額也會因此而提高,這是一種必然。比如,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2827家,而目前A股上市公司數量卻達到了4200家,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近50%,在這種情況下,兩融余額的增加顯然是很正常的。而以流通市值來考核,目前滬深兩市的流通市值達到了68萬億,這是2010年A股市場推出兩融業務之時所望塵莫及的。
其次是投資者隊伍的發展壯大,這也必然會帶來兩融余額的提高。畢竟隨著投資者隊伍的擴大,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到融資融券業務中來。根據中登公司發布的數據,目前投資者開戶數達到了1.86億。而在投資者開戶數大幅增加的同時,機構投資者也在發展壯大,以公募基金為例,目前公募基金的規模在4月末已達到22.51萬億元。
此外,兩融標的的擴容,也同樣會帶來兩融余額的提高。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數量在不停地增加,另一方面是投資者隊伍也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因此,為滿足投資者投資的需要,兩融標的也始終處于擴容的過程中。比如,2010年A股市場推出兩融業務時,兩融標的數量只有90家上市公司股票,但其后經過6次擴容,兩融標的數量達到了1600只個股。兩融標的數量的這種擴容,可以更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必須也會帶來兩融余額的提高。
也正因如此,對于市場上兩融余額創新高,市場也需要辯證看待。雖然一些投資者通常都會把兩融余額作為一個市場預警指標,但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的發展,兩融余額創新高也是一種必然現象,投資者不能簡單粗暴地將兩融余額創新高與市場風險創新高等同起來,而是需要結合市場的多方面因素來綜合判斷市場的投資風險。
- 兩融余額創新高不等于市場風險創新高:需要結合市場多方面因素綜合判斷
- 公募ETF產品“供需兩旺”:去年權益類ETF總成交額達7.5萬億,整體流動性大幅提升
- 6月以來基金公司高管變更總數7位!招商基金原董事長劉輝因工作安排正式離任
- 懶人暢聽推出《克拉拉與太陽》有聲書 以豐富文學內容賦能長音頻生態
- 2.0T高性能發動機+6AT,傳祺GS4 PLUS就是如此誠意
- 零百公里加速只需7.5秒,傳祺GS4 PLUS最強動控SUV實錘
- OPPO Reno6系列開售!獲全網全價位段銷量&銷售額雙冠軍
- 人人礦場遭網絡暴力,行業也難逃一場疫情
- 618+會員日,年度最佳購機時機就在明天,錯過等一年!
- 北京現代途勝L不負眾望,用強勁的動力驚艷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