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惡炒垃圾股?靶向監管劍指“特殊股東”

              來源:金融投資報 時間:2021-04-25 09:05:52

              在全面排查在審企業制度安排下,IPO審核節奏明顯放緩

              本周,有關“特殊身份股東”利用公權力通過IPO尋租的報道,以及證監會官網的明確表態,引發市場嚴重關切。所謂“特殊股東”,包括曾在證監會系統任職的前官員與曾任職發審委的前發審委員。

              證監會稱,將“全面排查在審企業,對存在系統離職人員入股情形的,加強核查披露,從嚴審核把關,同時正抓緊補齊制度短板,系統規范離職人員入股行為。”

              正是在“全面排查在審企業”的制度安排下,一大批擬上市企業主動撤回申請,IPO的審核節奏也明顯放緩。

              以科創板為例,今年3、4月份兩個月,在審企業共15家(含蘇州晶云科技暫緩表決),而主動撤回以及審核被否企業也為15家。

              同樣,3、4月份兩個月,創業板正常審核企業為33家(包括1家被否決);同期,主動撤回和被否企業達21家。之前,僅創業板一個月在審企業就達40-50家,而每個月新股上市通常也在40-50家,如今年3月份發行新股49家,4月發行新股53家。

              另一方面,已經過會甚至已經在證監會注冊生效的,眼巴巴地盼著盡快發股的企業,也在“全面排查”之下,生生地等上幾個月甚至一年半載。如擬上創業板的深圳崧盛電子以及歡樂顏料均于去年10月過會并注冊,半年過去了,迄今仍未上市。據筆者粗略統計,僅創業板已經注冊生效的擬上市企業就達50多家。

              “內部人”成為“特殊股東”嚴重到了什么程度?我們不妨以明泰股份為例。

              2020年6月5日,浙江明泰控股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向證監會遞交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請資料,僅僅等了7個月,便于次年1月上會通過,速度之快令人羨慕。而就在申報IPO前夕,6家神秘機構突擊入股。這6家機構均有過硬的“背景”,包括倪一帆控制的兩家機構,薛青鋒控制的兩家機構,以及宋新潮控制的兩家機構。

              倪一帆曾任證監會浙江監管局稽查處副處長,薛青鋒曾在浙江省證監局上市二處任職,宋新潮曾是一位資深的IPO發審委員,在2010年至2012年間連續多屆出任證監會IPO主板發審委員。毫無疑問,一旦明泰股份成功上市,這六家機構及其背后的實控人必將獲得豐厚的收益。

              據有關媒體報道,這幾位身份特殊的“神秘人物”,“押寶入股”的又豈止明泰股份一家,他們離職后長袖善舞,在A股市場叱咤風云。以1977年出生的薛青鋒為例,人們發現,在萬福生科、*ST斯太、ST中捷、*ST德奧、新潮能源等諸多以資本運作出名的上市公司中,薛青鋒以及他一手掌控的“杭州兆恒”的名字頻繁出現,目前已成為身價近十億的資本大鱷。

              監管部門不是一直提醒并嚴加監管惡炒垃圾股的行為嗎?

              看看,包括已經退市的萬福生科在內,這些資本大鱷炒作的都是什么貨色?原來,正是這些“內鬼”當道,30年來A股市場惡炒垃圾股才會如此肆無忌憚。

              看來,6家神秘機構突擊入股的明泰股份,估計是很難拿到發行批文了。那么,已經發股上市的呢?據有關方面透露,監管部門正在“倒查”。2020年7月過會、同年8月上市,也與薛青鋒有關的豪悅護理,很有可能成為“靶子”。

              豪悅護理招股書(申報稿)顯示,IPO前夕,由“溫州甌泰”、“奧康投資”和自然人薛青鋒共計出資8000萬元,以7.60元/股增資1050萬股,目前分列十大股東中第三、六、七位。無論是溫州甌泰還是奧康投資,均與薛青鋒關系密切。目前豪悅護理市價160元,一旦變現,8000萬元立馬變成16.8億!如此暴利,如此違法違規的“造富”與“暴富”,沒有前證監會官員的特殊身份,能輪到普通投資者嗎?

              證監會官網顯示,所謂“全面排查,重點是系統離職人員入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明確不當入股情形,重點盯防利用原公權力謀取投資機會、入股過程存在利益輸送等行為;二是人員離職前進行專門談話提醒,要求做出不得違規入股的書面承諾,研究離職人員入股禁止期要求;三是制定專門審核指引,強化發行審核中對系統離職人員不當入股的靶向監管,發現涉嫌違法違紀的,及時移送、從嚴處理;四是完善內審監督復核程序,嚴格執行公務回避、與監管對象交往報告等制度規定。”

              其中“靶向監管”可是新名詞!據稱,在全面排查同時,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禁止系統離職人員不當入股擬上市企業的制度規定”。很好,沒有制度,那些有恃無恐的離職人員就會到處伸手,明目張膽地敗壞資本市場的三公原則。問題是,監管制度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還是對曾經的執法者從嚴懲處?

              不久前被查的證監會稽查總隊原隊長歐陽健生,曾以代持形式,超低價突擊入股上市公司史丹利和合力泰IPO,合計獲利5000萬元。相關違法事實直至歐陽健生離任證監會后三個月,才因其要求將“利益輸送”的相關股權在新設立的私募投資機構變現而曝光。也就是說,歐陽健生是在職期間知法犯法。而我們看到的是,今年年初其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半,并處罰金100萬元;因內幕交易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半,并處罰金400萬元。由于其主動交代有關犯罪事實,兩罪并罰最終決定執行有期徒刑7年半,并處罰金500萬。

              判刑7年半,罰金500萬,與十幾年前王小石因幫助他人IPO受賄70余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相比,這位證監會稽查總隊原隊長的處罰是不是太輕了?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